“我看這不過小事,世才也不會因此計較。”

“回頭我去與桃花賠情,給她幾兩銀子貼補其心,這事就過去。”

……

未時,飄起雪花。

臨安官車駛入杭州東城門。

車內楊萬山看內兄想事,便知與家姐在劉府失儀有關,笑顏解其寬心。

陸侯撩簾看窗外,說:“世才寬仁大度,自然不會計較,只是你我欠缺禮數。”

“不該讓環兒去,應該你我去賠情,這才顯真誠之心。”

“今日我倆礙於顏面避事,反失了結心機會。”

楊萬山被他一點,轉念道:“你我來此,不也是為了世才?”

“等見到周彥明、張景勝,問清楚他們來意,回來後帶著喜訊拜府,家姐之事不就一衝而散?”

說著,他們聊起‘周張二人’。

周彥明、張景勝二人,與楊家長子楊濤交情不淺,乃同殿進士。

入翰林後,又給楊公送過‘門生帖’,大抵也算半個弟子,和萬山、陸侯稱得上‘同門’。

在洛陽時,幾人時常把盞論學,交情厚過尋常朋友。

此時二人身在通判府,庭廊下與李通判父女煮茶賞雪,所談不外乎‘臨安縣治疫’、‘劉世才六法’。

他們在京已知‘劉世才助臨安解瘟’,但所知不全。

今聞其‘治疫六法’‘文章祭鬼’等諸事,才知天家厚賜由來。

周彥明道:“不想臨安水鄉養育如此人傑。”

張景勝說:“卻不知劉世才之師是哪位夫子,通判可知一二?”

李通判請茶笑道:“我與世才只見過一面,當日所談皆是公事,並無私聊論學。本欲擇日請他過府,總不得好時機。”

“此番他喜事到了,明日邀入我府,把酒敘談一番,兩位大人意下如何?”

“好。”

周彥明爽快應下,暗下思想‘計謀’。

李憐雲在旁煮茶聽講,不插一言。

她對劉郎所知遠超父親,就怕說出來兩位欽差都要瞠目結舌。

一盞茶後,陸侯、楊萬山登門拜府。

兩人身披厚氅,沐雪步入庭廊,與周張二人、通判父女見禮。

眾人笑談寒暄幾句,萬山便迫不及待問起‘兩位仁兄因何出京下江南?’

周彥明笑道:“以賢弟之聰明,猜不出我二人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