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公死後第二年,落英國君領群臣去岳家弔喪。

岳氏兒孫不解問他們‘如何時隔一年才來’。

那國君哭著說:“山高路遠,鳥獸攔路,大千千里路程,對我等而言勝過十萬裡。我等出國境時三千人,到貴府只剩這兩百了。祭品也丟失了,只空懷悲恨。”

岳氏兒孫聞此大為動容。

當日重設靈堂,請這位重情重義小人國君祭拜,後驅車送他們還鄉,送了很多的答謝之物。

此事傳至坊間,被前朝大學士徐玄收錄在《青竹雅集》。

“徐玄在後文說,‘人分大小,情義不分。凡真情義,無不是山高地厚的。小人國君對嶽公之情,當為後世傳頌。’”

說著,劉彥停下講述,舉起一杯酒道:“此杯酒,當敬落英國君與嶽容公。”

“當敬!”

“不錯。”

楊萬山、華明淵先後附和。

聽完故事末尾,他們深受‘小人之大情’感動,與君子舉杯共敬。

竹舍北邊,一國君臣百姓聽完故事,各都雙目含淚,國君幾度抹淚,感動不止。

宰相提袖拭淚,拜王上道:“我等也當敬落英國主和嶽老將軍。”

國君點頭:“愛卿所言甚是,速與寡人端來一碗酒,寡人要與三位大人共敬至情。”

口諭下達,即有黃門官抱來御酒,取大碗斟滿,奉於君上。

前方三位君子一杯飲下,身旁小火爐越燒越旺,三人心情敞開。

楊萬山四顧竹屋,笑問:“那道氣可消了?”

劉彥環顧一眼,說:“道氣已散,也就停留半盞茶,萬山、明淵不必驚異擔憂。”

華明淵笑道:“有世才兄坐鎮在此,鬼神也要避讓幾分,我和萬山何懼之有?”

“小生好奇的緊,我家地下是否也有‘落英國’那等山市小國?”

“真若有,我倒想一見國中小人,效仿嶽容公與其結交一番。”

萬山笑說:“你若發現有小人國,莫忘了告知我與世才,與我們引薦一番。”

三人歡笑,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北邊那些小人君臣面面相覷。

國君喜道:“三位君子即有結交之意,眾位愛卿何不隨寡人前去一見?”

宰相在內眾文臣武將各個心動。

小公主甜笑上前:“父王,小女能否面見君子?”

“使得,使得。”

國君甚寵愛此女,許諾道:“等寡人見過三位君子,便與我女引薦如何?”

“多謝父王。”

小公主欠身禮謝,高興轉頭與母后、兄妹說話。

眾道小人結伴面君,持禮說:“萬歲、諸位大人需當謹慎。”

“那世才先生見他無妨,就怕另外兩位君子乃‘葉公好龍’之人。”

國君高興一半,收住問:“何為‘葉公好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