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仙、聖賢,都有這等七巧之心。”

“道家說開靈竅,一指腦竅,一指心竅。”

“心腦之間有一竅是相通的, 即是聰明竅。”

“此竅一通, 等同在暗室開一明窗。”

“腦竅亦得明光所照, 因而變得思維靈敏,神智因此得增長。”

“神智為腦中靈光,它在上。”

“心念為心中靈光,它在中。”

“賢弟用心入書,自然是心念入內,而神智浮於境界之上,故而你能‘神知自己,心處入書’。”

“此乃人身之玄妙,神奇之所在。”

“道家修仙,佛家悟禪,儒家修學,皆靠心和腦。”

“你此一問,問的甚好。要明白心學,就要明悟心之物,心之妙。”

劉彥獲得通透,心靈爍爍,拱手問:“師兄所言這些,可出自《君心化龍》內五卷?”

“正是!”

相君直接點明【內業篇】,開篇之首要,說:“老師恐弟子不能‘明心’,於首卷闡解心之玄妙……”

“此言看似道家之理,其實乃‘明心之學’。”

“此明心,是對心的知解、穎悟。由內而外通透,明白心的運轉妙理,方能修得《心力篇》、《御龍篇》。”

“今日我就與你著重講解此卷。”

“你已明心見性,更能領會此卷要義。”

說話,他左手指引一棵青竹,唸咒呼喚。

只見一道金光打去,所指青竹拔地而起,飛入虛空啪啦撕裂開,然後斷裂化作一根根竹片。

由金線串連,收作金色竹簡落在劉彥矮案上。

不消片刻,又落下六卷竹簡,一卷卷在案上排開。

相君指道:“這七簡所記,即《君心化龍》內篇首卷《明心章》。”

“此竹書是我身學所化,包含我一些領悟,可供賢弟參詳。”

“今夜之後你就帶回身竅,收藏經閣之內。”

“存在你身,我得欣慰。我與老師所學,便有你來繼承了。”

劉彥心靈觸動,眼觀案上七簡。

彷彿見三百年前傳遞而來的薪火,這份傳承使他感受至深。

他坐行一禮,請起首卷書簡觀讀。

老師司徒明,於開卷‘解心’:

【心之神,自充自盈,自生自成。其所以失神,必因憂、樂、喜、怒、欲、利。】

【若能去其憂、樂、喜、怒、欲、利,心神則能反濟,回到充盈之態。】

劉彥一眼便被老師妙解吸引,自覺通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