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感悟所獲(第2/3頁)
章節報錯
阿九看一眼,與母女笑說:“公子處於書境之中,頭上明光是為‘心境文光’,氣雲乃‘學問精氣’,裡面透照出的書文,即是公子正在領悟的……”
“此乃儒家明經術,是養學問的一種法門。”
玉娘輕聲說:“公子過去修學,都是於夢中讀書,或是做書屋觀想。沒見過公子使這個法門養學。”
阿九點頭道:“今日公子與楊、華兩位論學,從他們口中獲知這門法術,也是頭一次用。”
“一更天到了,我叫醒公子。”
說話繞著劉彥看半圈,耳語叫聲‘公子’。
見他似乎不聞,阿九轉睛分顧玉娘月兒,咬唇抬手一指點觸那‘明光氣雲’。
霎時,那雲內書文小字好似被驚動的群魚,一湧而落,往下聚攏,盡歸劉彥天靈。
匯聚成團的學問精氣,亦隨文字收入歸竅。
劉彥腦思內,得一篇明光爍爍的真經。
他於心境收斂學問,將其藏入自家‘經閣’,透脫放下書道:“娘子‘指點’的恰到好處。”
“正巧撥動我靈思!”
“此入書明經法,乃介於‘心齋’與‘觀想’之間,與《於氏春秋》中‘問經養學’大抵相通。”
“只要熟用此法,便可更進一步‘問經養學’,於書中見經意、見天地、見精靈。”
“不過,須是‘六經’那等諸子書……”
“奴婢恭喜公子,又得道理通達。”
阿九笑顏道賀,端起湯圓說:“公子飽食經書,也莫忘了吃飯。”
劉彥笑看玉娘姐,接下碗先喝一口甜湯,溫暖舒暢浸潤口腔,便與她們攀談家事。
一碗湯圓吃完,他們齊入正房見老夫人。
劉氏牽手自家讀書郎,說起今日她與慧靜所談。
大意是‘我已明白我兒學問不俗,兒乃儒家真學君子……’
劉彥見母親‘識破’,也就不在隱瞞,不談明悟過程,只說眼下身學,誇讚慧靜佛性禪心。
母子把手說話小炷香,大概都說透了。
劉氏留玉娘母女敘話,劉彥出正房入南房,又與沈煉、平兒歡談一炷香。
一更過半方回書房。
入睡前,他又寫一篇《湯圓賦》,讓阿九依照晌午之法,取賦文做餡,包一匣湯圓。
今夜去東湖,也給君家嚐嚐。
阿九應喏說:“公子將神人視作凡俗,如此結交神明,公子當屬第一人。”
劉彥寫完賦文潤筆道:“神人只要尚存六慾,那便本性與人無異。只比常人正直聰明。如此神明可以養情義。”
“若神人不存六慾,就是一尊泥像,只能敬而遠之。”
說完,他便回床解衣入夢。
……
二更天時分。
雪珠、粉珠駕車來接,見到劉彥說:“今夜君王召回在外當差的四位公子,要與你引薦,已在艮園設好宴。”
粉珠又道:“君王說,今日是家宴。”
聽‘家宴’二字,劉彥生出幾分溫情,大體明白師兄‘引薦四子’用意,更明白東湖師兄把他擺在何處。
隨吩咐阿九帶上食匣和賦文,同赴東湖家宴。
此時艮園,相君四位公子齊聚一處,正商議‘如何禮見劉世才’。
“父親與劉世才認作師兄弟。按照輩分,該稱呼他‘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