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口中‘正禮’是指‘今夜要行的拜師禮’。

今夜最重要的兩件事,即‘劉彥拜師’和‘相君授學’。

相君已在艮園東閣設定好禮堂。

因是隔世收徒拜師,需設先師之靈位,然後有一人代師受禮,其中禮數頗為繁瑣。

君家簡化禮數,把祭師與拜師合二為一,只需持香祭拜、敬茶聆訓便算正是入門。

少時, 眾人齊聚東閣門前。

閣門開啟,寬大禮堂內湧一股正氣,堂內供桌布置得當,中間有一先師牌位,上書【司徒明】三個字。

簡樸不添虛號。

牌位前,擺放著一篇文章,堂中正氣即是文章所發。

相君道:“我代筆替你來《正氣歌》,呈於恩師靈位。這既是‘拜師文章’。”

“不可耽誤, 隨我進來。”

他領步入堂, 劉彥隨其後,胥君入堂觀禮,眾女眷則在外觀禮。

“恩師生平,你已知曉,為兄便不多言。”

“現在世才可以行禮敬香了。”

劉彥點頭上前,見供桌之上無香火,心頭明瞭,先對牌位行揖禮。

起禮時,魂身自覺正形,印堂三重光暈開啟,分為胎光、文光、仁光。

重光之中,胎性本相亦隨他持禮,這便是表裡如一的敬禮方式。

胥君含笑拂鬚,默聲點頭。

劉彥禮畢,不曾落雙手,兩手拇指朝掌心一叩, 湧出一股光煙飄揚,足足有一丈高。

他雙持煙氣又行一拜禮,那明光煙氣化作三炷香顯入雙手。

他持香二拜禮後,上前敬香插在香壇。

香氣升騰起來,劉彥退身行三拜禮,道:“弟子劉彥,願繼承老師絕學,承師門《君心化龍》。”

相君隨拜恩師,道:“師弟劉彥,表字世才,臨安人士,二十七歲入真學,得孔孟雙成,乃明經固道之子,望老師在天之靈感應。”

“今日弟子自作主張,代老師收世才入我門中,繼承老師之學,為天下正道。”

“師弟,向恩師敬茶。”

一聲‘師弟’很清澈, 表明‘劉世才正式拜入門內’。

劉彥秉持禮敬, 自取一碗香茶上敬老師,完成最後的拜師儀式。

堂外眾女各有笑顏,阿九笑的最開心。

她從公子入學一路見證,相伴雖短,見證諸多,可以說最知劉彥。

“正禮已畢,建元要代師授業傳道,堂外觀禮,皆都回避。”

胥君走到門前告知。

兩湖女眷連同阿九、憐雲各領喏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