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對對……”

蔡公子等人連忙附和。

華明淵明知是假話,但也不當麵點破。

陶公子趁機奉承道:“多虧了世才兄指點官家,官家方知‘瘟犬腹中仙方’,才有我等病體好轉,……”

“世才兄有恩於萬民啊。”

“今日請兄前來,是想當面謝恩。”

說著,他領頭起身一禮。

劉彥穩坐不動,笑顏看他們表演,說:“我不過是代仙家指點一二,功勞不在小生。”

“世才兄過謙了。”

蔡公子斂袖笑道:“現在臨安,誰不知‘槐花巷劉郎還鄉解瘟疫’?”

“仁兄當日妙筆畫符,救下週慕白,眾人有目共睹……”

“正是。”

李公子接話:“世才此番還鄉,解了我鄉之疾。他日朝廷分賞爵位都不為過。”

“昔日我等聽小人讒言,少與仁兄結交,今日一併補上。”

“先以茶代酒,敬世才兄一杯。”

“言之有理。”

在座紛紛端茶。

劉彥耳聞阿諛奉承,心竅仔細感受,更明白孔夫子【巧言亂德】這句話。

這些讚譽聽多了,德性就會輕浮,很容易迷惑其中。

若不是他已明德正心,也難免心生一些‘得意’。

此後一盞茶,六人花言巧語不斷,話術如蜂蝶在眼前飛、在耳中鳴。

劉彥則一點明燈在心,藉此琢磨心性變化。

逐漸,他感覺胎性之中有蟲蟻蠕動,彷彿是被這些人諂媚引動了。

那些‘蟲蟻’蠕動之下,他念頭中就滋生‘爽悅’,就像被小人諂媚撬動心念。

一念之間,他想到楊萬山說的兩句話:

【以不動心,見心念動】

【正心者,每日自省,從身性之中看見‘根蟲’‘心蟻’。】

劉彥剎那間心湧開悟,暗道:“我現在,不就是在‘以不動心,見心念動’?看到了自身‘根蟲’‘心蟻’?”

想到此,他笑顏貫入春風。

此時此刻,忽覺得六人的諂媚之詞,如此的‘悅耳好聽’!

酒一來,他主動提壺斟酒,如對待故友般親近六人。

蔡、陶、李、章、潘、汪六公子,眼眸交叉各有神采。

蔡公子心道:“蠢人就是蠢人,沒說幾句,他便得意忘形,信以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