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以為,劉世才所言幾分真假?”

“我以為他,句不虛言,十分真誠。”

一炷香後。

出來劉府巷口,雷鳴思慮劉彥所言。

他內心依舊不能全信‘劉世才獨自做成真學’,這等造化太過於奇葩。

與其並行的張逸仙則心不存疑,笑面享清風說:“世間賢達, 應運而生,我見劉世才即如此。”

“他那造化,皆天數運轉而成,其中種種無法言明,這場瘟疫該從他手中得救。”

“此乃天命。”

“兄弟說的是。”

雷鳴一掃雜思,回顧所談道:“我觀劉世才身具明德,其德與氣相合。其身承運, 便順理成章。”

逸仙稱‘善’, 說:“身不正,德不來。正身明德,心發道義。大義寄道,氣運協力!”

“天道氣運如流水,此水補於有道之人,即是‘得道多助’。”

“篤行道義,得道相助,利用智慧握住造化時機,方能這般逆轉天數,劉世才就是這樣的人。”

“國亂之際,出此先生,乃民之福,君之幸也。”

“兄弟闡道通透,雷鳴受教。”

雷鳴拱手一禮。

兩人說話走遠,回縣衙寫‘交功文書’。

劉家後院,書屋。

劉彥與陸侯、楊萬山,說起‘昨夜送鬼赴陰山, 如何巧遇那逸仙’, 二人這才解了疑惑。

“原來如此……”

“執天司人果然都身負奇異。”

“我在洛陽就聽說‘執天司眾皆高明之士,知鬼神,通陰陽,辦事練達’。”

“從那逸仙身上,可見一斑。”

“我還曾想入司考核,如此看……我高估自己了。”

萬山笑顏談說,又對劉彥道:“等他們寫好文書上表天家,君之功績便被天子所知,災後必有封賞。”

“我所作所為,乃遵從道義。不過,若天家真有封賞,我也受得。”

劉彥一句笑談,轉話問起‘執天司和其司眾’。

他以為這是個十分隱秘的機構。

如天子袖中藏劍,但聽楊萬山之言,似乎‘執天司’又不是那麼神秘,甚至還能考入。

一番談聊,他才明白‘執天司’只是行事隱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