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上官來歷(第2/3頁)
章節報錯
李憐雲則請萬山一旁敘話。
“敢問公子,劉世才可是一位儒門真學?”
“小姐如何猜測?”
楊萬山早看出通判之女不俗,說話很有思理,見識高過其父。
憐雲面紗輕揚,說:“小女子雖不才,但對真學略知一二。恩師授我養命之術時,曾與我說過‘儒釋道’三家之別。”
“儒家學問入真,亦能通玄妙、見鬼神。”
“劉公子若非真學之士,豈有這等聰慧和膽識?”
“小姐聰慧也不差真學。”
楊萬山相視誇讚,笑道:“實不相瞞。世才兄乃孔孟雙學入真境,心懷大義,心有明燈,乃明心之君,浩然之士!”
“此等奇人,天下少之。”
憐雲驚詫,明白他的意思,思說:“劉世才孔孟雙成?這的確世間少有!”
二人一旁私語,李通判並未聽見,只與陸侯笑談說:“劉世才頗有治世才幹,我州府亦可用此法來治。”
“方才有言在先,輸了賠禮。”
“我女就代為父,與陸大人賠情一禮。”
憐雲回神,面向陸侯輕輕下拜。
陸大人見女替父賠情,也就不躲閃,受之一禮道:“此事只怪下官未及時與大人明說,才釀出猜疑。”
“下官今日來,另有一事請大人相助。”
“臨安草藥即將用盡,下官想討些回去解燃眉之急,”
李通判笑說道:“藥材之事我自會幫你,晌午你和令弟就在我府用宴,我想聽你細說劉世才……”
陸侯與內弟相視,禮謝通判:“那下官就厚顏討杯水酒。”
“我看不如先去見知州,今日若請不回草藥,下官無顏回去面對鄉親。”
李通判爽悅答應,分顧告訴女兒,命家人備午宴,後攜帶‘治疫六法’與陸侯信步出廊。
楊萬山等小姐安排完家務,問道:“小姐也能掌家?”
李憐雲走到書桉前,提筆說:“我雖女子身,家父卻養我如男兒,家父不在我便能做七分主。”
萬山聽著高看幾分,落座笑道:“既如此,小生就不當你是尋常千金。不知小姐想知道世才兄哪些事?”
憐雲面紗朱唇澹笑說:“楊公子真是聰明君子。那我就先問,劉世才學問如何、才情如何?”
楊萬山有意在佳人面前給劉兄揚名,端坐庭廊下侃侃而談,講述自己所見所聞。
百里之外,臨安縣。
劉彥也在與女談話,卻非阿九,而是飛刀中的【上官女】。
他剛粗讀完一遍《於氏春秋》,從中收穫不少修學思路。
其中有一門‘問經養學’很奇妙。
所謂‘問經養學’,需要通達明經正心境界,能夠將心思沉入經書之中,使得心念與書文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