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其中必有緣故。”

“劉公子若真醉了,君家豈能任由著他亂使酒興?”

凝雲重得珠釵,心喜點頭說:“劉公子拋珠釵時,君王在旁歡笑,卻無勸阻之意。”

二王妃含笑道:“這說明他們相交暢快,人間難得是歡喜,大醉一場又何妨?”

“相文她們在何處?可在艮園?”

“四郡主都不在園內,與那劉家侍婢在西廂園說話。”

說著,侍婢補充道:“劉公子也給郡主送珠釵,送給郡主的釵可以配成整詩,合在一起可漂亮了,寶色中顯詩文之境。”

“劉公子真是出手不凡,女兒們應該會很喜歡。”

大王妃稱讚一句,又問外面天時,得知過了‘寅時’,便與二王妃結伴去北邊艮園。

路過溪園,見一眾丫鬟嬉笑讀珠釵詩句,相互對比做交換。

等到了艮山上,卻見君家獨自在風亭。

亭外的大缸青山釀見底,只剩一點底漿。

“夫君與佳客好興致,這麼一大缸酒卻都喝完……”

“酒逢知己千杯少,世才肚量容得下半缸青山釀,夫人無需擔心。”

相君淡笑接話,揭起剛剛抄寫的《鄉鬼》、《正氣歌》,給兩位夫人過目。

兩位王妃一人接一篇品讀。

讀《鄉鬼》時,受文詞感染,心中悲憤,百姓疾苦入神靈。

觀《正氣歌》時,如爽風拂面,文中所呈現浩然氣充塞她們神靈。

大王妃二王妃相視,知道兩篇文章必出自劉世才,明白‘為何夫君敢叫他如此狂飲青山釀’!

此君著實有胸懷和肚量。

相君指文章道:“那《正氣歌》乃世才入學文章,那《鄉鬼》乃他今日祭鬼文章。”

“劉世才憑藉此文章,解了三千災鬼疫氣。”

兩位王妃驚喜問君王:“何時的事?”

“就在今日。”

說著,相君要來兩篇抄文,投入亭外酒缸內。

見文章落入缸底便化開,原本見底酒漿好似漲水,缸內酒光文字生出嵐煙白氣。

不等文章之氣溢位,他隨手蓋上,從袖牽出兩張金光封條,把酒缸貼封,點指道:“叫人搬入我院,百日後可成佳釀。”

“那時再與世才痛飲此酒。”

大王妃點頭吩咐侍婢喊人抬缸下去,又與夫君問起‘劉世才祭鬼’的事。

相君坐亭,把所談轉述一遍,兩位王妃無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