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儒法祭祀(第2/3頁)
章節報錯
“昔日滿城皆笑他‘劉三第’,誰知君子乃是在‘守拙藏器謀大業’?”
“君子藏器磨劍,今朝顯鋒芒,提振我臨安之氣,寫此佳作安撫鄉鬼!”
“我等都當禮謝劉世才!”
四周生員紛紛附和,各自持禮答謝君子,另有幾個面帶羞愧的書生。
楊萬山含笑四顧:“夫子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
“此話正應在世才兄身上。諸兄既見真學,以後不可等閒視之。”
“誰人再叫劉三第,便是在羞辱自己。”
生員們都不傻,豈不知他後話之意。
劉彥見眾人誤解頗多,也不解釋,心說:“也好,他們把我以前不開竅當成‘守拙藏器’,正好可當做遮掩,傳揚出去不至於引起猜忌。”
眾人這邊說話,陸侯那邊收筆。
他一連抄寫三遍《鄉鬼》,每一遍都有感悟。從劉彥君心之中窺民心疫情,看到自己諸多治疫不善之處。
收筆後內斂文光,把所獲收藏起來。
見眾尼姑法事已結,叫來內弟、郭主簿談論儒家禮祭。
儒家禮祭等級分明,有天子祭、諸侯祭、王孫祭、以及官祭和民祭。
官祭根據州縣也略有不同,上至祭品,下至人數皆有考究,一旦用錯就是僭越。
到時非但無功,反要被問罪。
他們一番斟酌後,商定祭禮步驟,大體分為:【禮、誦、祭三步】
即是行禮、誦讀、上祭。
陸侯為本縣父母官,由他帶領眾生員行禮。
祭文出自劉彥之筆,誦讀則由他來領。
最後上祭,本縣官吏一起敬禮,然後是眾生員、眾百姓。
商議妥當,郭主簿暫領‘祭酒’之職,來到祭壇供桌前主持禮數。
陸侯率領眾生員列隊,他在最前列,劉彥萬山次之,三人呈品字站立,身後是十多個生員。
範縣尉武人出身,非儒家弟子,只在一旁觀禮,與眾百姓同列。
劉彥身處佇列之中,第一次感受儒家禮祭,內心奇妙充滿參與感,心竅文光十分活躍。
咣——
一聲銅鑼鳴響,陸知縣領頭正衣冠,端正身姿。
咣——
二聲銅鑼鳴響,眾人兩袖隨臂展開,猶如抱月合手。
咣——
三聲銅鑼鳴響,郭主簿主禮唱喝:“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