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郡主想著,明眸一閃指酒缸:“不如就以一瓢青山釀去換。”

“父親以學問詩詞釀造此酒百餘年,酒雖然常換常飲,可始終酒缸不空。釀進去的詩文萬篇之多。”

“劉公子既入真學,便能品味酒中學問,對其養學甚是有溢。”

“好,就以酒去換詩。”

相君一筆點落,敲定此事。

他也想領略一下這位雙學才子風采。

三郡主和七妹相視領命,呼喚婢女去山上摘個葫蘆。

等拿來後,略施法術掏空葫蘆子,斬斷葫蘆頭,舀一瓢‘青山釀’灌入其中。

又叫婢女取來麻繩、紅布、托盤,麻繩在葫蘆腰打結係扣,放在托盤上紅布蓋起。

一件交換之禮便做成了。

出來水府,兩位郡主攜手領著侍婢立於湖面。

看東方漸明,天地水氣凝霧,岸邊客船隱於其中,廟門山下已沒有災鬼身影。

上到沈家船頭,聽船房裡面無話音,相文郡主先遣侍女雪珠進去通報。

那侍女穿簾走入,杏眼瞧見公子、尼姑頭上各顯一方清夢。

彼此夢境相照,一個讀書一個唸經,公子書屋文光似乎借給尼姑禪房。

看到此一幕,侍女雪珠暗笑說:“想不到小呆瓜修成了大學士,如此玄妙儒學境界,難怪君王賞識他。”

她自語時,木壁上‘香爐靜室’裡三鬼轉頭,分別是阿九和齊氏母女。

阿九出畫阻攔問:“你是哪位神人家奴,來此做什麼?”

雪珠掃看一眼,觀瞧畫中母女說:“我乃東湖三郡主身邊侍婢,前來通傳一聲,我家兩位郡主帶禮來了。”

看她高高在上神貌,阿九冷然說:“我主正在睡夢修學,不便迎你家郡主……”

“你個遊魂也敢阻擋傳話?讓開。”

雪珠一手推開,遁身縮小走入劉彥夢境。

少時出來得意道:“公子可比你知書達理,以後眼睛放亮點知道嗎?”

阿九不語,等她出去後進入公子夢鄉告罪,自責沒能守護好公子。

劉彥寬慰說:“此一時彼一時,娘子今後只要勤加修煉,將來‘眼睛放亮’的就是她了。”

“九兒遵命。”

見公子毫無怪罪,阿九似懷抱寵愛,大膽子問:“那女婢說來送禮,想是有所求?”

劉彥觀對面禪窗道:“兩位郡主此來是為‘以酒換詩’,湖中君王想看看我的詩才如何。”

“那女婢與我也算是舊識。”

“我年少時常在湖畔讀書,有段時間她曾伴讀,只是那時不知她是湖中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