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聽著好奇問:“那天師有肉身?”

“應該有。”三郡主與他講道:“神人也是人,並非沒有七情六慾,只是天庭律法不容。”

“為了不觸犯神道律條,就要有個肉身存人慾。通常一世一更換,彼此都秘不相告。”

“我們這些地上神人,不在天宮吃俸祿,也就無需禁人慾。”

劉彥聞此玄秘,對此間又有一分透徹。

“多謝郡主解惑,今日方知‘神人有欲’。”

三郡主笑說:“公子真學在身,早晚會洞悉這些事。”

“這三界本是人神共治,因而彼此會有糾葛,仙家亦會因七情六慾,而落入劫數。”

“公子若憐憫本鄉百姓,不如與我家攜手共治瘟疫,我們想不到的辦法,興許公子能想到。”

劉彥短暫思量後,說:“《孟子》有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我雖尚未通達,但心中略有微義。”

“小生願為本鄉貢獻微薄之力。”

“不過我剛還鄉,對臨安災疫所知不全,不敢妄言獻策。”

“郡主可知城中災疫情況?官家是如何治理?”

七郡主哼聲道:“臨安縣不會治疫,所用之法不過沿用舊法,全然不知道變通。知縣不過是‘劉煜之流’。”

她口中‘劉煜’脫胎於《劉煜治水》的典故,泛指守舊、循規蹈矩、不知變通之人。

“其實臨安知縣算得上一位好官,自從發瘟後,他沒少奔波,只是官微言輕,受命於上官。”

三郡主公正評價本鄉父母官,後說:

“臨安遭瘟一個多月,天子朝堂,鴻儒大夫,有誰不知道?”

“可他們都在為自己主張博弈,無人顧忌這邊百姓死活。”

“這裡朝廷也有黨爭?”

劉彥眼望湖伯廟下的災鬼,感嘆百姓命之微末,心中正義陡然而發,周身溢位正氣嵐煙。

兩位郡主和侍婢見之明眸雪亮,如觀鶴一般看著他。

“不想你還通達孟學,養出浩然正氣,真難得。”

“難怪公子引用孟子之言,說自己‘略有微義’……”

劉彥聽她們贊言,意識到發正義心時,意氣外溢了,收起心志說:“小生只是粗通孟學,不當二位郡主誇讚。”

七郡主看他內斂正氣,忽覺這書生不那麼招恨,笑問:“你叫什麼?是哪位夫子門生?”

劉彥持扇禮道:“小生劉世才,師承孔孟,獨自修學。不知兩位郡主如何尊稱?”

“我叫相晴,我姐叫相文。”

七郡主自薦後又介紹姐姐,追問:“你真是獨個讀書嗎?沒有人教你做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