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六等九品(第2/3頁)
章節報錯
“你可想過拜一位夫子為師?”
“仁兄若受名師教導,承其絕學,他年步入大儒之境也未可知。”
“暫無拜師之想。”
劉彥望雨點,撐起傘邊走邊說:“我修儒術全憑興趣使然。若讓我承接別人之志,豈不自毀心中之道?”
“我以為修學如行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身體力行始見學問。”
“昔日孔夫子周遊列國,亦是自己行道,上下而求索,方得一聖賢。”
“當然,有名師指點也是好的,可以少走彎路,但要自己辨明方向。”
楊萬山聽他闡解有所獲,並肩交談‘自己如何修學’、‘內兄如何修學’。
原來他們都到了‘養文光’的地步,已有‘自知之明’,算是半步入學。
劉彥順話問起他的家世。
幾句談聊得知,楊萬山是洛陽書香門第。
三百年來,楊家真學香火未曾斷過,早年間一門中出過兩位大儒夫子!
到了楊公這世,書香才見衰敗,卻也強於眾多世家門第。
楊公以及其長子楊濤皆是真學名士,父子同為翰林學士,官居從正三品。
楊萬山是家中第三子,學文不及大哥,只考了個舉人出身。
他生性閒散,愛好擊劍,數次拜師公孫大娘被拒之門外。
二姐楊氏未出嫁時,便是京中有名才女,論學識不差其夫。
陸知縣則寒士出身,二十歲中舉人。
後經人引薦拜入洛陽名儒楊公門下,蒙恩師喜愛,下嫁二女與他為妻。
而楊萬山又娶陸侯之妹為妻,兩人互稱內兄弟。
聽到此,劉彥好奇其父、其兄儒術境地,問:“不知令翁、令兄通達何等儒術境地?”
楊萬山有心結交,故此不做隱瞞,答道:“家父孔學明經,雲夢之境。家兄孟學養氣,三丈白錦。高低相差二重境。”
“何為雲夢之境?”
劉彥請教,他現在只知入學分上下三等,尚不知儒術境地劃分。
楊萬山談道:“欲達‘雲夢境’,先入‘經香境’。”
“仁兄已明經入學,莫非指點你的朋友,沒告訴你‘儒術六等九品’。”
“我卻是不知。”劉彥面對他目光,誠然說:“朋友只是點撥‘何為真學’,不談儒術境界之分。”
“楊兄可以講講嗎?”
楊萬山遲疑,點頭道:“儒術境地非不傳之秘,世間鬼神大多知曉。小弟願為仁兄講解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