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病重、臥床、行走不便之人,其餘務必都來,明日巳時點名。”

“喏!”

堂內眾文武官吏齊聲領命,商議後各自行事。

旁邊有個白面書生放下茶碗,走到知縣大人面前,從袖取一張紙條。

“內兄看看這個……”

此生姓楊,表字萬山,洛陽人,乃陸知縣妻弟。

九月初到的臨安,本是來送喜禮,沒想遇上發瘟,於是便留下充當幕客協助內兄治疫,分擔一些公事。

陸知縣展開紙條,上面寫這一句話【欲治臨安之瘟,需振百姓之氣】。

知縣看罷,即問內弟楊萬山:“此言出自何人之口?”

“一個還鄉生員。”

楊萬山思緒回到早晨,說:“他與那批藥同船而來。早晨他們客船入城,小弟在河邊活動筋骨,聽見他和一尼姑談論治疫之策。”

“他言,城中哀氣如冬,壓迫眾人正氣,就算不染瘟疫,長久下去也會鬱結成病。”

“……”

說著,這公子把聽來的那幾句話,完整複述一遍。

“我以為,他此言說的極是。”

“自古民心能換新天!若匯合起來,引天地間浩然正氣,驅趕瘟疫不在話下!”

陸知縣觀看紙條,思量道:“兄弟和他說的都不無道理,可自古民心難治。”

“眼下情況你不是不知,百姓民心早已乏累,如何恢復提振?”

“沒有發生民變已然是好的了。”

“那書生此話也只是意氣之言,當不得真。”

內兄一番話,如冷水澆在楊萬山頭上,憋了一天的心氣被澆滅。

陸知縣看他神情,一笑正要寬慰。

這時妻子和丫鬟入堂。

“夫人何故來此?”

“姐姐有孕在身,此處衙堂煞氣重,莫驚擾了侄兒。”

二人迎上關懷。

陸夫人分看他們,面帶喜氣說:“妾身有件喜事要告訴夫君,就顧不得這些了。”

陸知縣和內弟一眼相視,請著妻子落座,問:“是何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