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驚詫切斷靈犀術,收回心念轉問山君、舫主、二姐道:“刀中之女是何人?怎連個形貌都沒有?只有名字。”

王寅觀飛刀反問:“賢弟可是看見‘上官女’了?此女不是人,她本就是一個名字而已。”

“至於出處我等不知,不過可以告訴賢弟,她乃是一部書中的‘經意’。”

“【上官女】三字包含了她在書中的典故身世。”

看劉彥一知半解,荀舫主解說道:“世才初入真學,一些儒術玄通,你尚不知曉。”

“上古諸子將道理‘著書成文’那一刻,書中便有了‘經意書靈’,等你儒術境地提升更高,再讀書就會看到‘書靈’了。”

“它們存身於書卷,承載大儒諸子真意道理而成書靈精靈。一個名字即包含一位古人的典故身世。”

“目前我們無法推測【上官女】是哪部書中的經意書靈。”

“可以推斷的是,當初這柄飛刀鑄成後,有人把屬於【上官女】的經意,從書中抓取出來,注入刀身之中,將其她養作器靈刀靈。”

“她不是世間生靈成精,沒有神魂陰氣,所以不會與正氣相沖相剋。”

“她作為書中經意精靈,可以用真學文光供養,久而久之便會開啟靈智,成為真正有靈性的器靈。”

“儒術如此玄妙?”

劉彥暗自驚歎,明悟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並非空話。只要學問做的真,筆下即有神靈?”

“就是這個道理。”

二姐攀談說:“天地初開時,有先天精靈,後人稱之為‘巫神’。”

“那些精靈得天獨厚,出生就明白陰陽五行,乾坤大道。故而他們可以施展神通,被人奉為神明。”

“經意書靈就好比是那些精靈,它們承載著諸子所悟的道理,存身在書卷所開天地中。”

“等世才儒術通達更高境地,便可把他們從四書五經等書籍裡抓取出來,或是賦予詩畫,或是點入門聯看家護院都可以。”

“莫夫子家中就有許多‘經意童子’……”

“還有兩位春秋義士護家保院。一位是手持魚腸劍的專諸,另一位是匕刺齊桓公的曹劌。”

“別看他們只是書中經意,手段卻不比生前低。”

“曾有鬼仙潛入莫府中刺探,未抵達內院之地便被二壯士截下!”

“專諸、曹劌大喝,數丈勇義之氣衝出經意身竅,落入手裡化為魚腸劍、寒光匕。”

“交錯之間,二壯士只一擊就破了那鬼仙法身,只讓他一點真靈逃脫。”

劉彥聞道一般心竅閃爍,眼眸精亮看著飛刀。

“二姐所講之事,令小弟耳目頓開。果真把寶刀贈送我?”

“豈有假的?”

高二明眸相視:“我留此物,原是睹物思人。而今我跳出情傷,留它也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