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步入真學2(第1/3頁)
章節報錯
“朝聞道,夕死可矣。”
現在劉彥切身體會到了這句話內涵。
當追求的東西實現之時,這種滿足感會充斥內外,猶勝久旱逢甘露,勝過飢寒得飽腹。
眾人眼中,他面容紅潤富有神采,一身正氣似嵐煙由內而發,頭上文道雷雲如霧消散。
待氣息平復,正氣向內收斂,渾身毛孔發汗,如剛完成一次長跑,但絲毫不覺乏累,有的只是舒暢通達。
眼望長河落日餘暉,他享風落下手中筆,手袖沾汗看一側山君眾人,笑著說:“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總算沒辜負兄長引路、舫主籌備、二姐殷切,今朝小生入學,皆仗兄姐相助。”
“豈止我們助,方才賢弟祭起心志,乾坤文道都感應而至,為君助學添彩。”
山君說話走到他身前,抄起硯臺將剩餘墨汁倒入一手空杯中。
劉彥仰面望天,沒看到什麼奇異,倒想起自己寫文章中間,隱隱聽到雷霆響震。
每次雷鳴,都覺氣壯,但那時他全心投入並沒在意,只當自己受文章感染激動產生。
“賢弟請飲下這杯‘墨酒’,再容我細說剛才所見所聞。”
王寅送上盛滿墨汁的玉杯,並講了一個典故。
故事大致是:
晉朝年間有兩位大學士,他們興趣相投,嗜酒如命,每逢見面必當酣暢痛飲。
一天他們把酒言歡,喝到沒酒時把墨汁倒入酒壺喝起來。
僕人見此以為二人喝瘋了,急匆匆跑去稟告夫人。
夫人聞知反笑,說:“那是在飲文采,酒興已達佳境。墨汁飲下,便在腹中釀作文章詩詞,無需多言便滿腹詩香。此等儒術境界,你不會明白。”
此事傳到民間被人津津樂道,後來逐漸演變成‘入學儀式’中的一環。
孩童入學後記下名字,私塾老師會用毛筆在學生唇中點一下,意為‘飲墨立志’。
劉彥兒時入學,也曾點墨,卻不知其中的典故。
此時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原來習俗中藏著儒學妙理。
今天他再次入學,這杯墨酒當飲。
“但小弟不願獨飲,我想與三位兄姐共飲今日之幸。”
“勞煩小娘子取來三杯水酒。”
“哎!”
小弦月聽他指使,歡如靈雀跑到酒席前,小手抓拿,奉來三杯酒。
眾目之下,劉彥提毛筆在各杯中點了三點,身中文光由筆端成珠,點入酒盅。
朝杯中觀看,點下的墨珠暈染開,文光卻聚而不散,在酒水盪漾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