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心如赤子,這般才活得自在暢快!”

劉彥順口接話,驀然心有所悟,知道二姐這是教他定心性,持書禮道:“小生明白了。”

高二越發賞識此君,搖扇起身:“我來助學,作用就在此處。適當時候當助君一臂之力。不然只是旁聽,談何助學?”

“世才今夜可繼續細讀《詩經》,不著急吞嚥,越細緻越好。”

“其他三經四書,都放在白天修學。”

“三經四書?除去《詩經》,不該是四經四書嗎?”

劉彥好奇,不知她把哪部經典從‘五經’之中摘了出去。

荀舫主道:“我和高二商議過,先不叫公子讀《周易》。”

“此書乃百經之首,有通天玄妙,你現在讀只能自添疑惑。而我倆不善易學,無法與君解明。”

高二姐附和點頭:“《易經》一書,包含天地山川風水雷澤,六十四卦運轉乾坤,相比於儒術,也是獨一門的學問。所以稱它為百經之首,儒道首經。”

“想明白易學,首先要做通儒術,儒術不通,易學難成。”

“自古多少名家儒士,傾盡一生修習《易經》,也不敢稱行家。最多選其中一卦,為一生所用。”

“百年來,最有名的易學宗師是伍先生。可惜他膝下無子,只有一女喚作秋月,現已死去。他一生所學即將失傳。”

“伍先生,伍秋月……”

劉彥心神明亮,一念想起《聊齋·伍秋月》一章,問道:“伍先生可還在世?他家住何處?”

“妹夫想拜他為師?”

高二走兩步思說:“這先生倒還在世上。只是女兒死後,他居無定所,步行大川,結交仙道,以遊山為樂趣。要找他卻不容易。”

“不過,我可聯絡七姓同族,請他們留意一下,遇到便告訴妹夫。”

“這倒不必。”

劉彥壓下心思,喝口香茶道:“小弟只對先生好奇,不敢勞師動眾尋找,還是隨緣為上。二姐剛才說‘今夜’,可是外面天亮了?”

高二誇讚妹夫品性高,說:“我掐算時辰,外界已過卯時,你該歸竅還身了。”

“好,那就有勞姐姐相助。”劉彥放下手中《詩經》,眼望山下江水花舫。

高二指彈眉心硃砂印,全場書籍化作點點紅光飛回她眉心,又對舫主道:“我送妹夫回身,姐姐安排事務吧。”

說話手腕劉妹夫飛天出畫境。

荀舫主目送一眼,飄下江水花舫上,問弦月:“今夜值守如何?”

弦月乖巧回稟,把劉公子肉身‘異常’講述一遍,聽得舫主眉目光彩。

她道:“公子才學靈犀術,肉身便能與神魂靈犀相通,實不多見,這是他聰明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