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鏢局的人,說是有人給夏明月送了兩箱東西,請夏明月收下。

“是何人讓你們送來的?”夏明月好奇詢問。

“令我們送貨過來的人是沈娘子。”為首的人回答,“沈娘子說,箱子裡面有一封給夏娘子的書信,夏娘子一看便知。”

沈娘子?

莫不是是沈淑君?

夏明月心中有猜想,但還是開啟了箱子,去找尋鏢局人口中所說的書信。

木箱子開啟,裡面的東西以油紙包裹捆紮,而上面,則是端端正正地放著一封信。

而那信封上,端端正正地寫著五個字——夏明月親啟。

字型飄逸靈動,正是沈淑君的筆跡。

能命人送東西和書信過來,是不是說明沈淑君已經平安歸家,一切安好?

夏明月心中寬慰,拿起來,拆開信封,拿出裡面的信紙,仔細端詳。

夏娘子,久別數月,甚為想念,蒙夏娘子記掛,吾已於九月二十三日順利歸家……

五張信紙,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娟秀小楷,講述了沈淑君歸家途中,以及歸家之後的狀況。

一路上僱傭護送的鏢局之人盡心盡力,細心周到,途中雖遇到兩件兇險之事,但都化險為夷,並無任何財物和人員損失,還算順遂。

而抵達忻州之時,卻是近鄉情怯,即便心中早已說服自己,但真正踏入忻州之時,卻是不敢往沈家而去。

直到在客棧之中待了足足五日,才鼓起了勇氣,叩響了沈家的大門,與祖父得以團圓……

剩下的,便是介紹了一些忻州的名産。

從吃食到布匹,從名人軼事到遊玩景點,皆是給夏明月一一列出,更邀請夏明月得空前去遊玩,皆是她一定做好東,好好招待夏娘子。

無論是從語句用詞,還是書寫這些字時的筆鋒輕松,夏明月都能想象得出來,沈淑君在寫這封信時,心中是何等的愉悅與歡樂。

果然了,對於漂泊在外的人來說,家永遠都是最讓人身心歡快的地方。

夏明月體會到沈淑君的喜悅,亦是真心為其高興。

待看完了信,夏明月嘴角含笑地將信合了起來,招呼鏢局的人喝上一碗熱茶,再好生的送出去。

之後是整理沈淑君送來的這兩箱東西。

一箱裡面是文房四寶和一些布料,皆是沈淑君在心中提及的,忻州當地的一些特産,雖不如揚州産的名氣大,卻也是別具一番地方風情滋味。

另外一箱子,則是滿滿一箱的吃食,也都是忻州出産之物。

新鮮冬筍醃製後曬幹成的筍子幹兒,醃製風幹的小魚幹,沈淑君自己親自挑選並曬幹的白菊,帶殼的新鮮栗子,用當地盛産的枇杷果製作成的枇杷膏和枇杷蜜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