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155毫米榴彈炮(第2/3頁)
章節報錯
老首長沒有多說,話音變化,談起另外一件事情:“談談修建安塞兵工廠,理由、規劃和目標。”
“理由為雞蛋不能放一個籃子,其次柳樹溝太小,可利用土地面積僅能滿足現階段的軍工生產需求,無法滿足未來大規模武器裝備生產製造的需求。”
李強先是給出理由,頓了頓,繼續說道:“安塞兵工廠分為一期、二期和三期,主要生產各類制式火炮,預計五年內完成,三期建設完畢,實現三七式迫擊炮年產量5000門,三七式105毫米榴彈炮年產量達到1000門,40毫米防空炮年產量2000門,155毫米榴彈炮年產量達到100門的總目標。”
“總目標定的太高,定在一半。”
老首長聽完李強所說的內容,抽了一口煙,仔細思考,認真道:“要做好安塞兵工廠的保衛工作,保衛科規模為一個營,以防空為主,兼顧輕重火力,歸你指揮。”
“是。”李強聞言心跳加速,深呼吸一口氣,連忙點頭。
保衛科規模為一個營?
這種情況他想都沒想過。
“對於軍工局深化改革,你怎麼看?”老首長再次問道。
“我無條件支援深化改革,研發製造分開,成立對應的設計局和兵工廠,採取專業化運作,這是最為正規化的模式,蘇聯就是這麼做的。”李強正聲道。
“不要用設計局的稱呼,級別太高,暫時就叫研究所,這樣方便日常管理,研究所應當直屬於最高科學技術小組,如此提高研究效率,研究所所長必須有最高科學技術小組成員履歷,能者上,庸者下。”
老首長給出指示:“研究所人員生活待遇要高,一日三餐,每三天要有肉和牛奶供應,他們乾的是腦力工作,要吃腦力飯。”
“是,我記下了。”
李強重重地點頭。
“關於糧食生產方面不用軍工局負責,總部後勤會處理,你們的任務就是生產農用拖拉機和化肥,保障大規模開荒工作。”
老首長說道:“我想說的暫時就這些,等會議批准透過方案實施,再給我談談輕武器選型的事情,你先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長期以來,我們部隊使用的輕重機槍五花八門,堪稱萬國貨,子彈方面互不通用,後勤補給極為不便,機槍方面零件互不通用,戰場維護和修繕非常困難,所以,我想趁此機會統一制式,將機槍型號和子彈形成體系化,進而減輕後勤壓力。”
李強面容嚴肅,闡述自己的想法:“光靠戰場繳獲是不行的,這樣會嚴重影響部隊的戰鬥力,其次,建立機槍體系有助於提高一線部隊的火力,捷克式下放到班,馬克沁下放到連,仿M2機槍下放到團,如此搭配,一線部隊的機槍火力將會大大提升,配合60毫米迫擊炮與120毫米重型迫擊炮,客觀上形成對敵人的武器效能優勢。”
話音落下,保持沉默。
老首長沒有說話,緩緩吐出一口煙霧,陷入思考。
李強考慮的東西沒錯,部隊裝備的輕重機槍全部依賴繳獲,型號種類五花八門,子彈和零件互不通用,這些因素從客觀上影響了部隊的戰鬥力。
部隊開赴在外,對敵長期作戰,全部依賴於戰場繳獲這是行不通的。
唯有武器裝備制式化和彈藥統一,減輕後勤壓力,後方根據地才好大規模生產武器彈藥,全力供應前線部隊。
思考片刻,老首長點了點頭,認可李強的想法,雖然武器效能先程序度並不能成為戰爭的決定因素,但卻是重要影響因素。
效能先進的武器裝備,可以客觀上顯著提升部隊的綜合戰鬥力,這是不爭的事實。
毫無疑問,捷克式輕機+馬克沁重機+仿M2重機的機槍火力體系,能夠極大程度提高一線作戰部隊的火力,除了貴,沒有任何毛病。
“全新的捷克式和馬克沁多久能夠投產?”老首長隨即問道。
李強回應道:“不出意外的話,捷克式的30發弧形彈匣和75發彈鼓本月底就能完成,兩款機槍最遲十一月底造出樣槍,透過武器效能測試之後便可定型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