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首發命中!(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號點位旁邊,站在指揮位置的李強,立即打出手語,下達新的指令,緊接著擔任原型炮測試任務的五人炮兵組,迅速上前來到紅牡丹原型炮身邊,按照訓練標準站在對應炮位,待命等候。
這支炮兵組在朱睿的悉心教導之下,接受了當今中華最為全面且完整的炮兵訓練,經過理論學習和模擬火炮演練,以及無比嚴苛的考核,最終從十八支炮兵組之中脫穎而出,最終選為原型炮測試的操作隊伍。
其綜合戰鬥力,絲毫不亞於蘇聯炮兵部隊。
炮兵組臨時編制為——
一炮手——方向瞄準手,
二炮手——高低瞄準手,
三炮手——開閉擊發手,
四炮手——彈藥裝填手。
炮長負責指揮射擊。
當然,這僅是一個炮兵臨時編制,正式編制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調整和改進,最終予以確立。
“原型炮測試目的在於評估火炮各項效能引數,驗證其實際效能與設計指標是否存在嚴重偏差,檢驗火炮實際精準度和可靠性,涵蓋射程、精度、炮體可靠性、作戰壽命等等,不過,由於缺乏專業化測量裝置和對應技術,我們無法進行全面且系統性的測試,只能選用幾個重要專案進行測試。”
一號點位後方,待領導和一眾部隊主官們相繼走上觀摩臺就位,餘華講解此次原型炮測試的意義和內容:“測試科目為常規射擊測試,連續射擊測試,極限射程測試,直瞄射擊測試,首先進行的是常規射擊測試。”
“射擊靶標正西,距離約八公里,各位桌前放有光學望遠鏡,可以直觀感受。”
領導和一眾部隊主官聞言,紛紛點頭,一雙雙視線聚焦於測試場的紅牡丹原型炮上,心中期待其實際表現。
“我宣佈,開始測試!”待一切準備就緒,餘華沒有耽擱時間,眺望遠方山頭畫出的白色射擊靶標,接著下達命令。
身側總排程員揮舞旗幟,一字不差的傳遞命令。
等候待命狀態的炮兵組接到命令,立即忙碌起來,心中雖有緊張,但卻不慌不亂,五人分工合作,以最快速度進行原型炮射擊前準備工作。
火炮展開作業!
取出牽引銷軸,斷開火炮和牽引車輛的連線,平整底座泥土,開大架,使用工兵鏟挖掘火炮助鋤坑。
玩火炮可不是小孩子過家家,隨便找個地方就能開火。
正常而言,炮兵部隊從行軍狀態轉到戰鬥狀態,必須完成地形勘測、火炮展開作業、火炮水平測量,而紅牡丹榴彈炮的三角助鋤坑要求深度為40公分,且水平度為3厘米精度差異,如若無法達標,則會在後續射擊之中影響精度,從而導致無法有效打擊目標。
迫擊炮和正兒八經的榴彈炮,完全是兩個概念。
十五分鐘後,測試炮兵組完成火炮展開作業和水平測量,發射陣地構建完畢,紅牡丹原型炮架設完成。
“101號目標,火力點,基準射向向左003,表尺……”
炮長透過炮隊觀瞄鏡測算目標距離和方位,而後取出印有絕密字樣的105毫米榴彈炮火炮射表,按照對應密位給出射擊諸元。
“101號目標,火力點,基準射向向左003,表尺……”
一炮手操縱著方向機,二炮手操縱高低機,根據射擊諸元調整炮管方向和角度,瞄準八公里之外的射擊靶標。
“一號彈種,瞬發引信,裝填!”炮長繼續給出諸元引數。
“一號彈種,瞬發引信,裝填!”
三炮手開啟炮閂,四炮手從炮彈箱取出一枚彈體表面印有高爆1字樣的圓柱形炮彈,嚴格按照規定裝填彈藥,將炮彈送進炮膛。
“全體後撤十米,首發拉繩發射準備!”炮長獲得資訊回饋,快速給出下一個指令。
轉瞬,四名炮手小跑後撤到指定位置,負責開炮的三炮手,右手緊握白色拉繩,將其微微拉緊處於受力狀態。
首發炮彈採用拉繩發射,這是後世各國炮兵部隊經歷多次慘烈事故之後定下的規矩,由於火炮發射第一發炮彈時,火炮處於冷炮狀態,膛溫低,助鋤與地面結合不嚴,復進機和駐退機均處冷機狀態,容易發生掀翻火炮甚至炸膛的嚴重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