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原型炮總裝!(第1/3頁)
章節報錯
話音傳出,兩名學徒頓時陷入欣喜之中,正準備慶祝。
就在這時,餘華連忙快步上前,來到重型拉床前方,右手拿起工業級別的20倍放大鏡和手電筒,半蹲身子看向105毫米火炮身管內壁,電筒打光,從炮口看向炮尾,只見十二條稜角分明的膛線進入瞳孔,似如萬花筒般旋轉,令人眼花繚亂。
緊接著,餘華用20倍放大鏡仔細觀察膛線細節,入眼之處沒有任何一絲殘血或者起皮的現象,內壁無比光滑。
漂亮。
餘華內心給出讚歎,莊教授親自操刀加工的膛線堪稱完美,而且一次加工成型,其技藝之高超,與後世大名鼎鼎的八級工相比也不相上下。
緊接著,餘華拿起內徑百分表,分別測量身管原件陽線和陰線,得到加工精度資料後,腦海高速運轉,計算實際纏距和纏度是否吻合設計指標。
嚴謹,認真,苛刻。
這是餘華一貫的行事風格。
很快,餘華透過已測量加工精度資料等資訊,根據彈道學標準纏距公式,得出當前身管原件的實際纏距和纏度資料。
「怎麼樣?」莊前鼎看著完成測量陷入思考的餘華,內心毫無擔憂,面含微笑,雖然他沒有使用工具進行精確測量,但這並不影響最終結果。
兩名學徒目光緊緊凝視餘華,屏住呼吸,等待結果,整個軍工局上下誰都明白,任何一個專案唯有得到餘華的點頭,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這位年輕的最高科學小組副組長,在軍工局內部體系有著近乎絕對的權威性。
「實際纏距和纏度,陰陽線的加工精度誤差,均達到設計要求,我們的確成功了。」餘華緩緩吐出一口濁氣,看向莊前鼎,面容略微嚴肅公佈檢驗結果。
話音鄭重而肅穆,伴隨著膛線加工檢驗結果誕生,一個歷史畫面悄然定格,中華第一門具有百分百智慧財產權的火炮就此誕生,這是屬於中華自己的重炮!
從現在起,根據地真正意義打通任督二脈,具備自主生產重型火炮的能力。
聽到餘華這番話,兩名學徒如釋重負,頓時熱淚盈眶,心中懸著的大石頭落下地來,臉上浮現欣喜的笑容。
「那就好,這段話我認為應該記錄在案,1937年10月5日下午13:06分,在沒有藉助外國專家的幫助和技術支援下,我們造出了中華第一根105毫米23倍徑火炮身管。」得到這個預料之中的答案,莊教授輕輕點頭,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正聲道。
「我贊同。」餘華聞言點頭支援,隨即將這段話記錄在紙質檔案上。
莊教授雙眼看向餘華,眼眸明亮而有神,說道:「餘華,火炮身管造出來了,接下來該你了,按原計劃啟動原型炮總裝程式,別出岔子,你明白的。」
「知道。」餘華深吸一口氣,朝著莊教授點了點頭示意明白,接著轉身離去。
原型炮總裝意味著進入整個105毫米榴彈炮研發專案的末端環節,待完成原型炮總裝工作,便會迎來原型炮試驗。
對於紅牡丹榴彈炮專案而言,接下來兩個環節基本上屬於走流程階段。
不過,萬事謹慎小心。
竟這是中華第一款自主研發的重型榴彈炮,不可馬虎大意。
精加工車間內安靜下來,待餘華離去後,莊教授回頭望向來自於槍管拉床組的兩名學徒,說道:「徐軍,張民,你們學的怎麼樣?」
「報告老師,有點把握了。」學徒徐軍回應道,言語沉穩而冷靜。
張民如實說道:「老師,我還差點。」
論天賦和實際加工能力,他不如徐軍,涉及到火炮身管膛線加工的事情,他可不敢冒失裝大。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這是一位經歷過長征的紅軍戰士,基本的素質與態度。
「你們算是搞精加工的天才,尤其是徐軍,能教你們的技術我都教了,接下來要靠你們自己摸索,我還是那句話,搞機械加工急不得,心穩手穩人穩。」渾身疲憊的莊教授,話音和煦且認真,細細教導,隨後安排道:「徐軍,第二根炮管你來操刀,我給你看著。」
「老師,您已經連續工作二十個小時了,要不要先休息?」徐軍看著莊前鼎眼眶周圍佈滿的紅絲,關心道。
「再等等,現在睡不安穩。」莊前鼎搖頭回應:「只有等咱們的大炮響了,我這個搞機械和武器的才睡好。」
日軍已經突破平型關,攻克內長城防線,兵鋒直指太原,距離根據地不足五百公里之遙。
如此急切情形,怎能安心睡覺?
大炮,大炮,大炮,只有重炮可以抵擋日軍的進犯,只有重炮可以守住黃河,只有重炮能夠保住根據地如今來之不易的一切成果。
在沒有紅牡丹榴彈炮開火的聲音響起之前,他是不會睡覺的。
徐軍眼中露出擔憂,再次勸道:「可是您之前才睡了不足三個小時……」
莊前鼎上一次連續工作二十六小時,僅僅休息兩個多小時後,再次連續工作二十個小時,如此高強度的工作,就算是鐵打的都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