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製造核心容器!(第2/3頁)
章節報錯
比普通人多,但絕對比不上正兒八經的植物學家。
好吧,他有點託大了,應該是後世農業大學的大一學生都不如,農業領域深層次技術和專業知識,也需要進行系統性學習。
“植物雄性不育的主要特徵是雄蕊發育不正常,不能產生有正常功能的花粉,但是其雌蕊發育正常,能夠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結實,尋找雄性不育株是實現大規模雜交小麥應用的關鍵,我會的東西大致就這些,接下來學習方面的事情,你需要一位真正的老師。”餘華講完雄性不育株系的重要性和價值,以及基本概念,結束本次旅途的講解。
這些知識看起來沒什麼,實際上,全是後世袁老總結的寶貴試驗經驗,水稻與小麥同為自花授粉作物,人工去雄看似簡單,但一畝地有幾十萬株小麥,用一年時間也不可能全部去雄。
因此,尋找穩定的雄性不育株打破小麥自交,至關重要。
林婉記好筆記,抬起右手,挽起些許青絲放到耳後,眼中露出求知:“雄性不育株……這種個體應該很難找吧。”
“何止是難,從機率學講,大概十萬株產生一株雄性不育株,而且你必須在自花授粉期間找到,時間非常短,比大海撈針的要求還高。”餘華搖了搖頭,如果說小麥天然雜交親本的尋找難度為十,那麼雄性不育株的尋找難度則高達一百。
尋找雄性不育株是一個極其費時費力的繁瑣工作,小麥如此,水稻亦是如此,後世袁老耗時數年才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經人工授粉,結出數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種子,然而,在後來一次試驗中,700多株不育秧苗,被人全部拔除毀壞,若非殘存5根秧苗在一口廢井裡被發現,超級雜交稻根本不可能問世。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再難我也要搞下去,餘華,謝謝。”林婉聽到餘華告知的內容,並未打退堂鼓,面色反而愈發堅定。
“共勉之。”餘華舉起右手,糧食問題不容忽視,然而培育高產小麥實在太過費時費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做不到全身心投入到育種領域,只能期望林婉能夠培育出合格的高產小麥。
“共勉之。”
林婉微笑,舉起右手,同餘華右手擊掌。
天氣愈發炎熱,下午五點左右,已至黃昏時分,伴隨著一陣滾滾煙塵,別克汽車沿著土路進入趙北口。
谷躃
趙北口緊依白洋淀東岸,東望天津,西靠保定,北臨北平,地理位置重要,擁有極其豐富的水資源。
如今的趙北口,絕大多數地區處於農村狀態,沒有得到開發,餘氏七塔實驗場地位於趙北口南面劉村內。
別克汽車來到劉村村口,穩穩停下。
一行人抵達目的地,下車進村,餘華好奇的打量著1937年的華北農村,周圍大多是土牆房子,有幾棟磚瓦房,電線等基礎設施壓根沒有,經濟水平極其落後。
不遠處站著幾名蓬頭垢面的小孩子,男女皆有,瞪著大眼睛,小心翼翼的看著餘華一行人。
餘華看著這些穿著補丁衣服的孩子,心中嘆了一口氣,他嘆氣的原因不是因為這些孩子穿著補丁衣服,而是這些孩子到了接受教育的年齡,卻不能進入學堂讀書。
民國為何大師多,這是建立在中華超高文盲率基礎上的。
或許,眼前這些孩子之中,就有天賦不錯的科研苗子,但因為無法得到完整的教育,只能種地謀生。
“實驗場地在前面,購買的機器裝置和材料已經全部運到,放在那幾棟磚瓦房裡,三十噸硫磺堆在實驗場地附近,你讓我找的焊工大約十個,也全都到了,村裡這些人都是我信得過的人。”進村過後,身為副組長的林婉緩緩介紹道。
“瑾瑜,我想出錢買一些書籍,在村裡成立一個圖書室,讓這些小傢伙們看看書,錢走我個人的賬,出10塊大洋吧。”餘華凝望藏在牆角後面滿是好奇和敬畏眼神的孩子們,輕聲說道。
10塊大洋在有錢人看來,也許只夠一頓飯錢,但卻能購買改變命運的書籍。
儘管無法改變眼前的情況,但餘華依舊選擇做點什麼,至少,讓這些小傢伙能夠接觸到改變命運的東西。
知識,人類智慧的結晶。
自古以來,知識的價值無可估量,與生命完全對等,甚至某些高階知識遠遠超出生命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