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青鸞保證完成任務!”林婉挺直背脊,面容莊重,舉起右手致以軍禮,大聲回應道。

“關於安全方面,我會讓北方特科全權負責,保護餘華同學和你們的安全,青鸞,你認為餘華同學對組織持以何種態度?還有,方玉和周遠這兩位同學與你的關係如何?”劉微舉起右手還禮,待安排好關於安全方面的事情,接著詢問道。

北方部直屬多個部門,其中特別情報科主要負責安全事務。

“關係非常好,方玉同學於1935年加入北平四中青年組織,周遠同學於1936年加入北平四中青年組織,值得信任,非常可靠。”

林婉面色鄭重,回答道:“我還未正式向餘華同學詢問過關於組織的情況,餘華這個人非常愛國,性格溫和,善良,懷有一顆憂國憂民的心,以我對餘華的瞭解來看,他對組織並不排斥,大機率有好感,”

對組織並不排斥,大機率有好感。——這是她同餘華經過數月以來相處過程得出的判斷。

這個判斷幾乎沒有實際依據,完全處於主觀狀態。

“那就好,過段時間等到時機成熟,再與餘華交流這個問題,餘華同學是一名真正的天才,如果可以,儘量爭取到他。”

聽到林婉給出的判斷,教授劉微心中大致有了底,下達新的指示:“在我看來,餘華同學一人,抵得上我抗日紅軍一個軍!”

七塔式裝置無疑是重要的,然而,提出並主導研究這項技術的餘華,卻更為重要。

18歲,在清華學報發表文章,提出七塔式裝置專案,年紀輕輕的餘華,乃是舉世罕見的頂級人,這可不是一塊被埋沒的金子,而是即將冉冉升起照耀世間的驕陽,必將聞名於世界科學界。

餘華,擁有科學大師之姿!

這種級別的天才,其價值完全無法用金錢來衡量。

儘量爭取餘華,這是今天茶館談話結束之後存在於劉微內心最深處的期望。

要知道,對整個組織而言,理學類人才最為緊缺,什麼糧食武器之類的東西可以透過各種方式搞到,但理學類人才真的沒法弄,全國大學理學生本就稀少,畢業後選擇投奔組織的更是百不存一。

“一個軍?!”

林婉瞠目結舌,心神受到極其強烈的衝擊,完全沒想到餘華在教授同志心中的價值如此之高。

列寧在上,這可是整整一個軍的編制!

要不要這麼誇張?

“是的,這並不誇張,他才十八歲,若是以後成長起來……難以想象。”

劉微感嘆道。

十八歲。

現如今,已經獲得不俗成就的餘華,年齡僅為十八歲,還未正式進入一個屬於科學家的黃金時期,到了三十歲時,餘華又會取得怎樣的成果?

真的難以想象。

“教授同志,有一件事我認為有必要向您告知,餘華未來準備報考國立清華,參加庚款留美學生考試,前往國外深造,學習國外先進知識和科學技術,我們可能無法成功爭取到餘華,即便爭取到了,也留不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