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弓(第2/3頁)
章節報錯
·
一場大火將不思歸燒了個幹幹淨淨。
蕭懿齡雖然堅信此乃人為作案,但炙熱的火焰已經將所有證據都銷毀。蕭懿齡派人四處走訪,得到的也只有“火起得特別快”、“好像看見過兩個人影”這樣模稜兩可的證詞。
而最初起火的那個倉庫,經查實,乃是一個倒賣糧食的皮姓商人,堆放在那裡的陳年舊谷。兩年前商人獲罪流放,其子舉家南遷,匆忙之中顧不上,這倉庫和裡面的稻穀便一直閑置在了這裡。
這條線索就此斷了。
如此一來,蕭懿齡手上的,便只剩下京兆尹章筠拿來的那支箭。
箭本身並無特別之處。但引起蕭懿齡警覺的是,這支箭令她聯想到了韓沉受傷那日。
那日雨夜,鄧州來的殺手在會平鎮外追殺韓沉時,曾向他射出過一支羽箭。那支箭也被韓彬帶了回來。
這支鄧州來的箭,竟與京城這個報信人所用的箭一樣,都是什麼標記也沒有,就好像是在可以隱藏自己的身份來歷一樣。
蕭懿齡知道,在沒有確切證據的情況下,將這兩個相差萬裡的案件聯系起來,實在有些牽強。但在韓彬將那支從韓沉肩膀裡取出來箭拿過來,同給章府尹報信的這支箭放在一起,她便有一種冥冥之中的直覺——
這兩件事一定有所關聯。
只是,現在蕭懿齡一時還騰不出手來查。
目前,她的精力都放在了賓州案上。
十幾日前,不思歸大火後沒多久,魯國公便抵達了鹹京。
一行人皆是風塵僕僕,魯國公本人更是一進城門,連衣裳都沒來得及換,便被皇帝召進了宮裡。
紫宸殿面聖,魯國公還沒來得及開口,彙報此行巡視賓州馬場的情況,便被皇帝劈頭蓋臉就是一通問責。
問的自然就是蕭懿齡呈上去的那份奏摺。
“朕記得,魯國公雖一生從武,但也精於數算,尤其是心算,堪稱朝中無人能及。”皇帝側立於大殿之上,將一份賬簿副本扔到魯國公面前,說道,“既然如此,魯國公不妨算算這本賬。”
年邁的魯國公雖早早得知了訊息,有所準備,但在正值壯年的皇帝面前,被如此疾聲厲色地質問,仍不由得渾身一凜。
他將地上的賬簿撿起來翻看,發現這正是歷年太僕寺呈遞給戶部的,各項進出明細及彙總。
其中四五頁,被人用硃砂圈了起來。
魯國公細看之下,發現這些數字之間,竟存在著數十萬兩銀子的漏洞。但這在太僕寺,幾乎是不可能的。
或許是做賊心虛,在做這些假賬時,魯國公向來極其注重太僕寺賬簿上,每一個數字都嚴謹細致,力求毫無破綻。加之他本人在數算上的天賦,太僕寺的賬簿向來是最規整、最無懈可擊的。
但現在,本應天衣無縫的賬簿,竟出現瞭如此大的紕漏。
魯國公的第一反應便是,這份賬簿是假的。可這上面每一頁,都有他太僕寺卿的印信,做不得假。
“陛下!老臣冤枉啊!您是最瞭解臣的,這些年臣在太僕寺,一向是兢兢業業,為陛下鞠躬盡瘁。這一定是別有用心者的栽贓陷害,望陛下明鑒!”魯國公跪地哀求。
皇帝思慮片刻,像是相信了他的話,又問道:“栽贓?這麼說,榮惠上本參你,草菅人命、勾結地方官吏、欺上瞞下、巧立名目、中飽私囊、欺壓百姓,這些都是栽贓?”
“榮惠公主雖然聰穎,但畢竟涉世未深,一時被奸人蒙騙,聽信讒言,這也不是公主的錯。”魯國公拿出早就準備好的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