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漢

“五娘,該啟程了。”蕭承禃的聲音傳來,打斷了二人的對視。

“來了。”

蕭懿齡起身朝馬車走去。走了幾步又回頭,把那隻草編螞蚱從顧定安手中抽走,這才回去上了馬車。

·

正祭當日。

今年並不是長公主忌辰的整數年,所以並未大辦。

祭祀儀式共持續三日。

首日曰正祭,需要上香、誦讀祭文、獻飯羹茶帛、獻胙肉饌盒、焚祭文、辭福叩拜等步驟。

至於後面兩日,則有高僧為長公主誦經祈福。

祭文由弘文院的博士撰寫,禮部送交皇帝審閱後,再由蕭懿齡在祭典上誦讀。讀畢,蕭承禃上前宣旨,蕭懿齡正式接過宣德使一職。

最後,眾人一同跪拜鎮國長公主靈位。

整個祭祀儀式持續了三四個時辰,待回到太平鎮的下榻處,蕭懿齡早已累得腰痠背痛,腳步虛浮。

趙雲袖替她除下層層厚重祭服後,蕭懿齡便直接毫無儀態地歪倒在床上。

文杏提著食盒從外面進來,歡快地道:“殿下!我聽說太平鎮的居民都在準備,今兒晚上在河邊,放燈祈福呢,街上熱鬧極了。”

“放燈?”

“嗯嗯!”文杏擺好飯菜,湊到蕭懿齡身邊,圓圓的大眼睛閃著光,“殿下,咱們要不要也去放一個啊?”

蕭懿齡不解:“明天才是上巳節,怎麼今日就開始放燈祈福了?”

趙雲袖在一旁整理祭服,聽到她們的話,笑道:“殿下不知,這太平鎮的先輩,早前戰亂時就曾被鎮國長公主救過。後來長公主墓落在這附近,鎮民們便自發為長公主守墓,幾代過去,已成當地習俗。祈福放燈,也是為了紀念長公主。”

“原來如此。”蕭懿齡點頭,“只是今日實在是累得狠了,你們去玩兒吧,我就不去了。”

趙雲袖、文杏稱是。

這二人以往接觸並不多,年齡差了七八歲,職位不同,級別不同,連性格也不同。

可自從趙雲袖到了公主府,便與文杏迅速熟悉起來,如今不過半月,已經儼然情同姐妹,讓蕭懿齡十分驚奇。

用過晚膳,她便放了下人們都去熱鬧,只有兩個不喜歡出去玩的小丫鬟,留在客棧。

蕭懿齡合衣歪在美人榻上。

兩條街外,人們在河邊舉行祈福慶典的樂聲,遠遠地飄過來,飄進二樓的房間中。遠處的熱鬧和房中的寂靜相襯,惹得她心中,竟無端生出一絲孤寂悵惘。

蕭懿齡心隨意動,起身取了件外衫披上,開門走到二樓的小露臺,倚上欄杆,遙望著遠處華燈初上,人影幢幢。

晚風微涼,輕輕拂動著蕭懿齡的衣袖裙擺,河邊點點燭光,如明星升起,是人們放起了祈福的孔明燈。

“殿下,我聽趙娘子說您沒去放燈,原來您在這兒。”

蕭懿齡回頭,就看見顧定安站在走廊上,手裡提著兩只孔明燈,正歪頭看著她。他神色放鬆,眼中閃爍的微光如同星辰。

“找我有事嗎?”蕭懿齡問。

顧定安笑了笑,幾步走上前來,道:“我來陪殿下放燈啊。”

說著,他一手提孔明燈,一手從蹀躞帶上摘下一個銅制小盒,開啟是一支筆和一小塊墨。他將小盒遞到了蕭懿齡面前。

蕭懿齡接過筆和燈時,還有些不明所以。

顧定安解釋道:“放孔明燈祈福,可以在燈上寫上想要實現的願望。這樣長公主看到,就會在天上幫助你完成心願的。”

蕭懿齡瞭然,提筆在紙燈上寫下“海晏河清”四個字。

顧定安看到,卻笑道:“您就沒有‘自私’一點的願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