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軍人並沒有注意到這一幕,他只是將目光放在那巨大蛇首的肌膚上,一條條古樸紋路,有著龍鱗一般的獨特光澤,哪怕是在這漆黑一片的海底,都非常惹眼。

這大鱉身上,的確渾身是寶。

曾經多少隱門中人,都想得到它身上的鱗片,哪怕搭上大批修煉資源,可都無功而返。

現在那幫人,恐怕已經死的差不多了吧?

年輕軍人不知怎的,就笑了起來,只是笑著笑著,眼中多了一抹淚水,身軀竟是由上到下,一點點化為了一道乾枯的朽木之身。

一頭若儒生般纏起來的披肩白髮,一身早已皺紋滿滿的肌膚,以及枯木般的四肢,一瞬間蒼老了數百歲。

……

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中,有一個較為特別的洞天。

它排名第二十八,名曰“丹霞洞天”。

它為何特別?

除卻“洞天”外,此山也享有“福地”之名。

故《名山志》上說:華夏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分佈在九州四海,唯獨麻姑山,既有洞天,又有福地,秀出東南。

此處的麻姑山,指的便是這裡。

麻姑山下,有一座孿生山峰,獨立而佇,稱作“南茅山”,在山上的道宮之中,又有文籍記載其名為“地肺山”,不算險峻,但想上山的山客,都要經過這條登山之路。

每每有香客經過此地,都會發現在南茅山的半山腰處,有一個緊閉著大門的小小道觀,這個道觀看起來年久失修,平日裡大門緊閉,從未開啟過,更不迎什麼香客。

倒是有知情人士,聽山上的老道長說過,這個小道觀同樣是他們三清之下的一大分支,被稱為北帝派。

所謂北帝派,是一位叫做鄧紫陽的臨川南城縣人所建立,貴為開派之人,但在年幼時期,這位姓鄧的祖師爺,卻是先入了茅山的太平觀,甚至還由於悟性太低,足足在道觀裡掃了六年的地,才披度成了道士。

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鄧紫陽醍醐灌頂,離了茅山道,轉而去了龍虎山,承十九代天師參授正一法篆,所以這位祖師爺,其實也算得上是半個正一的弟子。

在龍虎山待到了中年時期,學了一身的本事,也於道觀中嶄露頭角,恰逢有天師大壽將至,想收鄧紫陽為徒,繼承衣缽,但這時候的鄧紫陽,卻心在朝廷,一身抱負誓要投入到官場之中。

龍虎山自然沒有強留,鄧紫陽性情剛毅,屬於那種一旦做出決定,基本就不可能被說服的脾氣,他向來自負為濟世之才,自認為在廟堂之上,必然有一席之地,可當他帶著一身抱負和本事前往廟堂,卻沒有得到當朝重用,即便展露本事時,受到了不少的喝彩聲,但也只是被當成江湖小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