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近二十年裡,能在思想性和工業化完成度上,超過《投名狀》的,可能都不會超過十部。

此外,以下我的分析、影評,只是我個人的主觀臆斷,與《投名狀》的編劇無關,大家能看個樂、看個熱鬧,感覺言之有理即可。”

在這位影片人文章、影片的一開頭,便寫下了這麼兩句話。

第一句,對《投名狀》自是盛讚,王耀都覺得有些太過了。

至於第二句,則像是一個“免責宣告”。

沒辦法,對方肯定注意到了,《投名狀》與《哪吒之魔童降世》署名的編劇,是同一個人,也就是王耀,為了避免像上次一樣的尷尬情況,便把“醜話”說在了前面。

看到這,王耀笑道:“這傢伙,還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呀。”

這句話剛一出口,王耀覺得好像不太對,似乎是把自己給罵進去了,不由地搖了搖頭。

同一時間。

出於好奇,涵涵、歆歆兩個小傢伙一起過來了。

歆歆道:“爸爸,你在幹嘛呀?”

涵涵則道:“聽聲音,是那個想法多多的影評人叔叔麼?爸爸,你又在看他對你電影的評價?”

“是啊。”

對此,王耀摸了摸她們倆的小腦袋,溫柔道:“你們也想看?那跟爸爸一起好不好?”

“好噠!”

聞言,涵涵、歆歆立馬同意點頭,還招呼周思敏一起過來。

於是,王耀一家四口坐一塊,接著往下看去——

“好了,關於《投名狀》這部電影的細節,有很多。要是一條一條深挖的話,興許能講一天一夜。在這,我只著重分析一個問題,即、由阿杰飾演的龐青雲為什麼必須死。

禍起源頭,是龐青雲在紫禁城授封時,太后先是御賜了黃馬褂,接著,還說了一句‘咱君臣之間還要相處很久’,很明顯,是拋了橄欖枝,有拉攏之意。

然而,龐青雲官位還沒焐熱,就提出了免稅要求,這相當於在大庭廣眾之下,把太后架在了火上烤。答應了、功勞是他的,不答應、老百姓會說太后不體恤民情,兩頭不是人。

更遑論,兩江轄區的賦稅,是清末國庫重要的收入來源。

陳大人說,龐青雲能得到太后垂青,是因他不屬於任何派系。講道理,結黨營私的確是歷朝歷代,最最忌諱的事情。可太后沒說不能站我呀。

原本,太后的想法,應該是想扶持龐青雲為親信,以制衡軍機處的三個老官僚。

只可惜,龐青雲油鹽不進,在‘面試階段’就被刷下去了。到關鍵時刻,誰知道你站哪邊,在這時,他已然被太后定義成了‘外人’。

好吧,事情到了這一步,龐青雲還不至於身死。畢竟位列封疆大吏,殺掉對內外的影響都會很大。

不曾想,在接下來,龐青雲又犯了幾個忌諱,先是拒絕了狄大人的拉攏,甚至對有提攜之恩的陳大人,也沒擺什麼好臉色。姜大人就更別提了,早因魁字營而徹底翻臉。

在清末的官僚體系裡,你必須站隊,不站隊,就等於是共同的敵人。

有一說一,龐青雲不是個傳統意義上的好人,可不能否認他是個能臣。

所謂時代的悲劇,就是誰都逃脫不了歷史的侷限性。

晚清的歷史侷限性,就是‘大廈’的每一根柱樑都在迅速的腐朽,誰都不能避免坍塌。什麼中興之臣、輔國良將,充其量頂多算是一個‘裱糊匠’罷了。”

看到這,王耀感慨道:“人生易得,知己難求。”

之後,王耀又在《投名狀》的各大官方賬號上,以編劇的身份,@了這位影評人。

正當眾多吃瓜網友們,以為王耀又會有什麼騷操作,這一回,卻變得正經了起來。

“嗯,你的分析,基本契合了我的部分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