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預城之中,炊煙鳥鳥。

不論是城中守卒,亦或是黎庶百姓,都開始生火做飯。

由於亂世征伐,百姓家中存糧不多,以往常吃的粟米飯,就變成了粟米粥。

慢慢地,粟米粥也從濃粥變成了稀粥。

到了如今,粥已不成粥,僅是水中放下一把粟米,如同粟米煮湯,搭配一點點葵、薤,便是一餐晚飯。

如此飯食,別說是成年人,就連小孩都無法餵飽。

眾多百姓,唯有早早入睡,以免飢腸轆轆,餓的難受。

而軍中士卒,伙食則稍好些,至少能夠吃飽,不至於捱餓。

由此,不少黎庶,為了不餓死,只能應召入伍,以至於整個流康,在窮兵黷武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民生,也越來越差。

但眾多掌權者,例如恭王,並不知道這些,或許,只是不想理會。

他的全副心神,都放在了擊退多少敵兵,奪下了多少座城池,己方傷亡了多少人馬之上。

只要民眾沒有餓死,沒有揭竿而起,他們吃得什麼,吃得飽不飽,恭王壓根就不想理會。

此刻,他正於堂中,與麟龍先生商議對策。

秦易這廝,不僅派兵攻打姜城,還開始了游擊戰,理應好好防備,以免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由此,兩人一聊,就聊了一個下午。

期間,麟龍先生也對於民生問題,提出了些許建議,例如模彷秦易,進行軍屯。

臨瞻之中,秦易實施了一些新奇政策,例如民兵制度,例如軍屯,例如加固瞻京等等,恭王等人皆已知曉。

而其中,軍屯乃一項有利舉措,讓士卒於空暇時,不脫離生產,自行農耕,生產糧食,減緩朝廷與民眾的負擔。

對此,恭王並未採納,理由是流康與臨瞻不同。

臨瞻此刻,並無內患,大量兵力處於休整狀態,有時間去軍屯,而其麾下,打仗都不夠用,哪還有精力去屯田。

麟龍先生聞言,只能無奈苦笑。

事實的確如此,正因流康局勢如此險惡,才導致眾多百姓苦不堪言。

而恭王等人,也無法心軟,若是不向百姓要兵要糧,說不定明天,就會頃刻敗亡,提前出局,而無法逐鹿天下。

商議完,眼看已是申時末,麟龍先生當即告退,準備回返營中,吃點飯食。

就在他站起身時,心中突然咯噔一下!

商議之時,他們著重對外派的搜尋兵馬,進行了一系列安排,例如小心緩行,列陣前進,大派斥候等等,以免被秦易所趁。

原以為萬無一失,可就在這時,麟龍先生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搜尋時,能夠做好提防,但吃飯呢?

他可是記得,秦易在以往的戰例中,就曾趁著敵兵歇息、進食、熟睡,而突然襲擊!

想到這,麟龍先生連忙說道,“王爺,不妥!適才我等做了諸多安排,原以為萬無一失,可卻有一個極大的疏漏!”

聽聞麟龍先生所言,恭王頓時詫異。

他們的安排十分細緻,這樣都會有疏漏?

沒等他詢問,麟龍先生皺眉說道,“搜尋隊伍歇息或進食時,極可能會遭受秦易的突襲!”

恭王愣了一下,旋即便是心中勐沉!

難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