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稟娘娘,斥候傳報,象戎部隊距離瞻京,僅剩二十里!」

聽聞兵部郎中所說,百官頓時震驚,猶如炸鍋般,譁然大喊,「竟然這麼快?」

「僅僅二十里,不出一日便可抵達!」

「須儘快準備啊!」

「得趕緊關閉城門,嚴防死守!」

站在御臺下的太監,見殿中如此喧鬧,連忙喊道,「肅靜!」

許是百官過於震驚,太監連喊三聲,眾多官吏才逐漸安靜下來。

陸靖儀也沒想到,象戎來得如此之快,她眉頭緊蹙,沉聲說道,「勢態緊急,理應即刻應對,諸位大人有何什麼建議?」

定軍侯當即出班,「娘娘,象戎在即,應儘快關閉城門,不許隨意進出!」

之前,城門尚未關閉,是為了讓百姓進出,意圖東撤者,也可自便。

但如今象戎抵達,理應封鎖城門,不僅是為了避免放入細作,也為了避免百姓逃出,遇到象戎,而慘遭屠戮。

陸靖儀點頭應道,「準!」

「娘娘,應儘快調動兵馬,聚攏逃兵,安排城牆戍守之職!」兵部尚書出班奏道。

偌大的瞻京之中,不僅有許多百姓,臨瞻百姓、大離難民、荊朝難民……還有許多逃兵,來自於大離、荊朝、臨瞻……盡皆有之。

這些逃兵都是兵力來源,若是聚攏起來,可達數萬,甚至十數萬,不可忽視。

陸靖儀豔美的面容上,盡是凝重,「準!」

這些都是之前在側殿中,九人決策團所商議的內容,已作出決定,如今宣佈出來,具體安排會由相關衙門去制定。

就在這時,一名文官出班奏道,「娘娘,京城受襲,是否需要傳檄勤王?」

兵部尚書連忙出班說道,「京中本有十五萬守卒,不久前調來五萬,攏共二十萬,再加上逃兵,人馬將近三十萬,兵力充沛,無須傳檄勤王!」

勤王檄文一旦頒佈,全朝各地,都會派兵前來支援,理應慎重。

唯有瞻京實在撐不住,即將破滅之時,才能頒佈。

近三十萬兵力,已遠超象戎,若是還守不住,召來太多兵馬也無用,所以陸靖儀出聲說道,「暫時還不需要,此事容後再議。」

緊接著,司綺梅出班奏道,「娘娘,城中有許多百姓,從前線一路撤回,應增設安置點,且放糧施粥,以充民腹。」

一名官吏聞言,連忙出班,拱手說道,「娘娘,若是象戎四面圍城,糧倉儲備便會只出不進,不斷減少,理應節省使用,豈可拿去賑災安民!」

司綺梅不由蹙眉,反駁道,「這些民眾,千里迢迢撤往瞻京,乃無家之人,若是朝廷不管不顧,不出五日,便會產生餓殍,豈可如此殘暴不仁?」

另有一人出班,搖頭說道,「雖然置民眾於不顧,是不仁不義,但守城乃日久天長之事,縱使糧倉儲備不少,若是取用過多,仍會提前耗盡,瞻京也就陷入危亡,所以微臣認為,有得必有失,若想得,唯有做出取捨!」

這話分外冷血,司綺梅秀眉大皺,正欲再說,卻聽陸靖儀沉聲說道,「此事無須再勸,民眾撤往此處,乃是信奉朝廷,我等豈能坐視不理!若是王爺在此,也必會安頓難民,我等不可違背王爺之志念!」

些許官吏仍想再勸,但陸靖儀搬出了秦易,若是違背,往後必會被記上一筆,影響仕途,所以,他們只能閉嘴不言。

朝堂中,便已安靜下來。

見百官面露沉色,頗為凝重,陸靖儀巡視一圈,一字一頓沉聲說道,「國難當前,諸位須恪盡職守,協同齊力,堅守瞻京,才有可能度過難關,避免傾覆之危!」

「只要我等能撐住,王爺回返之日,便是我等勝利之時!」

百官聞言,眼中浮現出一絲期盼。

的確,縱使時局不利,他們也仍有希望!

這個希望來自於,當代戰神,秦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