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眾多臣子,紛紛躬身,齊聲說道,“還請王爺登基為帝,不負萬民期盼!”

聽聞眾官所說,秦易頗為訝異,旋即便沉思起來。

對於皇位,他的心態已有了變化。

朝中無帝,政務由他主宰,已是有了天子之實,只是無天子之名。

而如今,靖儀始終不曾現身,已過數月,不知原由。

但如眾官所言,一國不可無君,這個問題是該解決。

不論是另擇賢能,還是順應民意,由他擔任,皆可,但前提是,得先找到靖儀。

須親口問一問,若她確實不想為帝,方可取而代之,唯有如此,才對得起她當初,對自己的百般信任。

畢竟眾人不知,可他卻是知道,靖儀未死,堂而皇之佔據其位,往後見面,該如何相處?

倘若對於帝位,靖儀心有卷戀,而他卻登臨大寶,除非斬殺或者囚禁對方,否則,將會生起禍患。

他不可能這麼做,所以一切,都得問清楚,以免引出無謂的麻煩。

但如今,百官接連勸進,乃是民意的體現,民心所向,難以違背。

若是屢次拒絕,極可能會傷人心,泯士氣,所以秦易感覺到進退兩難。

不負靖儀,但也不能辜負民意,該如何抉擇?

突然,他想到一個對策。

可以先答應,但卻延緩登基。

他有預感,很快就能找到靖儀,因為羅織密諜來報,在寧尤府中發現她的蹤跡。

寧尤府不過十餘城,一座座排查,很快就能尋到佳人身影。

到時候,他就能問清楚,若是對方有意回宮,便可解決朝中無君的問題,若是不願意,那他就責無旁貸。

到時候,臨瞻,就不再是臨瞻,而是改朝換代,成立新朝!

見秦易沉吟許久,未曾回答,定軍侯的心,不由微沉。

他隱隱猜到,秦易似乎……還是不願。

就當他滿心無奈之時,突然聽到了秦易的話語,“承蒙諸位抬舉,本王何德何能,豈可擔此重任,但民心所向,眾意高漲,無法違背,本王只能厚顏順應,登臨此位,不過此刻戰事未靖,實非佳時。”

定軍侯等人聞言大喜,禁不住對視一眼,心中的喜意,湧到了臉上。

他們可是勸了又勸,但秦易為人仁義,不肯佔據女帝之位,難以勸服,沒想到此刻竟然答應了。

雖然要求延緩,但至少比以往強,以前,秦易可是直接拒絕的。

看來,是百官一同勸進,起到了效果,讓對方感覺到民心所向,難以違背。

定軍侯連忙趁熱打鐵,問道,“不知王爺覺得,何時方是佳時?”

秦易微微眯眼,望向北方,“二十餘萬將士,滯守流康,艱苦應戰,本王須率兵,戰流康,奪城池,攜拓土之功,方可登臨帝位!”

霸氣!

眾人心中,不由得生起敬佩!

秦易極具膽魄和氣概,有帝王之姿!

定軍侯聞言,更是一喜,有期限,看來秦易不是隨口應付。

有期限更好,等到秦易凱旋歸來,本朝萬萬黎庶,就將迎來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