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京,攝政王府。

深夜,房中,秦易正看著桌桉上的草圖,皺眉沉思。

這張草圖,乃是他臨時畫出來的大離局勢圖。

其中精確到每一股象戎兵馬,以及所有大離兵馬。

擁有定位功能,輕輕鬆鬆就能掌握到蒼元大陸上,所有兵力佈局。

他發現,如今大離北境,毗鄰十萬大山之處,已被象戎全面佔據。

這就意味著,想要將象戎打回十萬大山,十分艱難。

大離接下來要做的,是先穩住戰局,從慘敗,爭取成小敗,再爭取成平手,而後一點點翻盤。

元族極少與象戎交手過,一切,都只能靠大離自己摸索。

原本,大離情況如何,秦易無須太過上心,之所以如此,只因顧雨嵐已率兵北上。

他不希望美人兒就此香消玉殞。

所以在征伐流康之前,事務並不繁忙,便抽空去尋找法子,幫助顧雨嵐奪得勝利。

大離與臨瞻乃是世仇,如果對方不是即將滅國,弩車和諸葛連弩這種抗戎利器,絕不能輕易贈予。

所以只能另闢蹊徑,找找其他法子。

這些法子,想要對付得了象戎,就得剋制對方的優點,放大對方的缺點。

缺點暫時不知,但優點很明顯。

力量大,速度快,痛覺弱。

痛覺弱比較好解決,直接一刀砍頭,直擊要害,痛不痛都得死。

力量大,就得靠外物來抵禦,例如盾牌。

而速度快,可以倚靠陣法,讓對方沒有閃挪突襲的機會。

那麼,龜甲陣管不管用?

西方的長矛陣呢?

三米長的長矛,在象戎靠近時,先戳死對方,有沒有可行性?

秦易的腦海中,頃刻間,就閃過了許多方法。

古今中外,他所能記起的所有陣型,都在腦海中過了一遍。

這些陣型,是在長弓與弩機進行遠端打擊之後,短兵相接時,所能採取的方法。

真要使用起來,或許比拿著大刀片硬幹有效得多,至少能減少傷亡。

如此想著,秦易便在信中,將龜甲陣、長矛陣、箭陣等等陣法,都寫了上去。

這封信,將會送到顧雨嵐手中,秦易能預見到,拿到信封之後,一向清麗澹雅的顧雨嵐,一定會直呼秦易非人哉!

突然,想到了什麼,秦易在信紙上,又是一陣奮筆疾書。

字是醜了點,但其中,可是蘊含了克敵制勝的秘訣,重甲騎兵!

鐵浮屠!

手持長柄武器,人與馬皆披重甲,衝鋒起來,如同人形坦克!

只要馬力夠,人力足,就能殺出一條血路!

任由象戎再如何皮糙肉厚,再如何力大無窮,難道對方還能扛下重甲衝擊?

只要不是陷入象戎人海,沒有殺到筋疲力竭,就不容易出現太大傷亡。

如此強兵,只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想要培育出一隊重甲騎兵,極耗國力。

以大離如今這個模樣,在短時間內,最多能拉出數千重甲騎兵,再多就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