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瞻王朝,瞻京。

宮中大殿,諸多文武大臣,手捧笏板,分列左右,各個靜立不言,臉上都有著澹澹的感慨和欣慰。

這是瞻京失陷以來,第一次上朝。

雖然穆王駐守瞻京之時,曾開過幾次早朝。

但此人暴戾無道,除了心腹以外,無人真正臣服。

因此,瞻京得以光復,朝廷得以穩定,眾多官吏欣慰不已。

終於有人能站出來,統領全域性了。

往後,臨瞻將會趨向穩定。

此乃不幸中的萬幸。

只是看到站在身旁的官吏,已非當初之人,而隊伍前排,盡是空缺,這一幕,令眾多官員,心中悲嘆。

此次災難,給臨瞻帶來了難以磨滅的影響。

或許往後,臨瞻不再是臨瞻,但稱呼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驅除暴戾,重現太平,王朝不倒,民心不散,即可!

這一切,全靠那個人,在臨瞻危難之際,力挽狂瀾,往後,他也能為王朝,創造一番霸業!

這般想著,眾人抬頭,望向了臺階之上。

龍椅的側旁,擺了一張椅子,此椅寬大奢華,紋路精美而華貴,乃是上等之品。

但椅子的做工,並不是關鍵,關鍵是,它擺在了龍椅之旁,意味著至高的榮耀!

皇位之下,以其為尊!

見百官齊聚,做好了上朝的準備,臺階外側,一名太監從身後小太監手中的托盤上,拿起了絲綢所制的詔書。

小心地翻開詔書,太監鄭重地高聲念道,“逆賊謀反,朝中無主,此乃萬民之哀,幸得名將秦易,內仁外義,文韜武略,領軍二年,創下不朽戰績,為世人稱道!”

“王朝危難之際,其千里奔赴,率兵平叛,光復瞻京,此乃不世功勳,特此冊封為臨靖王,賜攝政之權,掌領全域性,統御百官!”

此刻,秦易位於武將行列的最前端,以往這個位置,屬於武相,但如今,對方已失蹤,而定軍侯自知身份不如秦易,便站到了他的身後。

聽完詔書,秦易拱手,朗聲說道,“本將必定為王朝勠力效勞,驅除叛逆,還萬民之安定盛世!”

太監合上詔書,高聲喊道,“更換蟒袍!”

話語剛落,就有幾名太監恭敬入內,來到秦易身旁,幫其脫去女帝賜下的紫紋蟒袍,換上了明黃蟒袍。

這件蟒袍,如同龍袍一般,甚是耀眼奪目!

秦易穿上之後,英武之中,帶著無以倫比的莊嚴貴氣。

見蟒袍更換完畢,臺上的太監,高聲喊道,“賜封明黃玉!”

明黃玉,乃是臨瞻最為尊貴的玉佩材料,也是權力的象徵,玉璽、帝皇腰牌,採用的都是明黃玉。

秦易獲封明黃玉,意味著他,成為臨瞻第一個外姓王,也是唯一一個攝政王。

就連兩百年前的戰神衛淵,也未曾得到過這種榮耀。

一名太監極其恭敬的,將明黃玉製成的玉佩,小心地掛在秦易的腰帶上。

此玉佩僅有半個巴掌大小,但卻晶瑩透徹,瑩潤生光,其上刻畫了精緻的花紋,整體精美絕倫,猶如天物。

臺上的太監,再次高喊,“登臨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