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易點頭說道,“的確,如此一來,我方攻勢就會受阻,於局勢無益,若能摧枯拉朽,不僅能爭取時間,還能提高我方士氣,打擊敵兵氣焰。”

有人疑惑問道,“那鎮帥覺得,該如何進兵?”

他們覺得,鎮帥智謀不凡,肯定已經想到了更快速,且能減少己方損耗的法子。

秦易目光炯炯,說道,“本將覺得,可以同路進兵,一方率兵,圍攻堅城,另一方繞過此城,攻打後方城池。”

這個方法,能夠提高攻城拔寨的速度。

只要快速進兵,奪下康都,其他還未攻佔的城池,必定會望風而降,沒必要一座座費力攻取。

就算不降,士氣也會大跌,直至跌到低谷,而己方也有足夠的時間去圍困,起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作用。

而在行軍打仗中,最忌諱的就是繞城而過,很容易被截斷糧道,陷入無糧境地。

但己方一路大軍圍困,被繞過的流康重城,就無法出兵攻打糧道。

眾多將領聞言,沉吟片刻,便都點頭贊同,但有人質疑道,“可是鎮帥,兩軍同路進兵,倘若走的是滔城路線,那信城出兵援救,該怎麼辦?”

不等秦易答話,慕浩壤搖頭說道,“他們不敢,世人皆知,鎮帥野戰未曾一敗,無人敢輕攫鎮帥之鋒。”

秦易能夠預知敵方援兵的能力,已是眾人皆知,倘若對方膽敢出城援救,就會面臨被秦易突襲的可能。

沒人敢冒這個風險。

縱使他們出兵,而秦易無暇突襲,那又如何?

滔城八萬守卒,信城七萬守卒,頂多派出兩三萬兵馬,而己方兩軍各有十七、八萬兵馬,完全可以做到圍城打援。

所以這個法子可行,確實能夠避免消耗太多兵力,加快攻速,早日兵臨康都。

眾將沉吟片刻,都點頭說道,“鎮帥此法甚妙!”

“這個法子好,就這般行動吧!”

有人問道,“那誰攻堅,誰繞城而過?”

慕浩壤當即說道,“末將來攻堅,鎮帥繞城而過吧。”

他知道,秦易提出這個法子,除了想要減少耗損以外,一定還有其他目的。

既如此,他理應幫助對方實現這個目的,所以才如此說道。

秦易聞言,望了慕浩壤一眼。

他的確有其他目的,那就是依靠配重投石車,在敵方彷造出來前,儘量多攻佔城池。

而若要快,就得攻打小城,倘若使用配重投石車攻打堅城,縱使能攻下,也會曠日持久,甚至會出現一座城池都沒攻破,新款投石車就被敵方彷製出來的情況。

所以他已決定,若是由自己來攻打堅城,就將配重投石車的圖紙,交予慕浩壤,讓其於進兵途中,儘快趕製。

但既然對方主動承擔攻堅的任務,秦易也沒有推拒,當即囑咐道,“若是難以攻下,就圍而不打,莫要耗損太多兵力。”

慕浩壤鄭重點頭,“末將明白!”

秦易見眾人再無異議,便定聲說道,“爾等回去,好好準備,晌午之後,揮師北上,進兵流康!”

眾多將領恭聲應道,“末將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