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仁義之舉!(第1/2頁)
章節報錯
宮城,金鑾殿。
女帝端坐於主位之上,冕旒垂下,遮住半張美豔嬌媚的面容,顯得愈發端莊典雅。
階下,文武官員分列左右,皆手捧笏板, 垂首沉息,靜站不動。
武將佇列,秦易身著絳紫官服,同樣手捧象牙笏板,眼睛凝望於笏板之上,猶如凋塑一般, 一動不動。
這是他第一次上朝,之前, 就已聽其他官員講了許多上朝要注意的事項,其中一件就是,眼睛得盯著笏板,不可直視女帝,以示尊敬。
所以入殿之後,秦易除了偷偷瞧了一眼女帝之外,就一直盯著這象牙笏板,不言不語。
明日,他就要前去御南軍鎮了,今日是他在瞻京的最後一日,恰好是早朝日,而他屬於在京官員, 須得上朝。
所以,在這殿中, 他聽到許多官員,上奏各種事宜。
例如穆王傳回書信, 彙報關於賑災的事宜。
池元武傳回軍報, 說山匪餘孽死灰復燃, 凝聚成幾股勢力,繼續嘯聚山林,但人數稀少,不足為懼,他正率兵一一平定。
還有各地的諸多政務,例如鹽稅收繳、水利工程、邊境事宜……等等,不一而足。
秦易聽了一會,頗感無趣,於是微微抬眼,望向女帝。
怎知眼睛剛抬起,就和一雙清澈明眸對上了,秦易頓時一驚,連忙收回目光。
他壓根就沒想到,自己只是開開小差,就被女帝抓到了。
怎麼回事,女帝為什麼看著自己?
秦易驚詫不已,但也不敢繼續抬頭。
若是再被女帝抓到,就不好玩了。
就在這時, 秦易餘光瞥到,文官行列前端, 有個紫袍官員出班,恭敬上奏。
看對方所站的位置,不是二品就是三品。
秦易當即定下心神,細細傾聽。
“陛下,據臣所知,因赤心門而下獄的官員,不斷增多,至今已有二百八十四人,僅僅數日,就增長了二百多名,這裡面定有無辜之人!”
另有一名紫袍文官出班,附和道,“陛下,獄中之人自知難逃其咎,說不定會特意誣陷,以圖禍亂朝堂,殃及他人,不得不防啊!”
刑部侍郎,也就是甘子晉之父甘志行,秦易曾見過,此人站了出來,高聲說道,“趙大人,你如此說,是想表明刑部誣陷他人?”
“甘大人,下官並沒有這個意思,只是擔心賊子空口無憑,而刑部輕信,以至於殃及無辜!”
刑部尚書站了出來,斥道,“胡說八道,本官特意傳令下去,切不可冤枉他人,每一個入獄者,皆有不軌的證據!”
紫袍文官輕哼一聲,“重刑之下,什麼證據炮製不出來?”
“你!”刑部尚書怒極,正要斥罵,卻見文相站了出來,說道,“陛下,此桉至今,已算完結,若再追查下去,恐會殃及眾多無辜之人,還請陛下三思,莫再追究了!”
秦易看到這,頓時明白,一定是文官入獄的人多了,文官集團吃痛,這才抱團上諫,讓女帝莫再追究。
就連文相都下場了,看來他們受損不小。
只是不知道,刑部是不是真的抓了無辜之人。
沉思片刻,秦易便搖了搖頭。
他相信,老師不是無所不用其極之人,不會准許刑部做出冤枉他人之事。
想必眾多文官的指責,乃是無稽之談。
“是朕讓刑部有一抓一,全不放過,爾等如此說,是想表明,朕之舉乃是昏招?”女帝輕蹙眉頭,冷澹說道。
秦易聽了,微微一怔。
旋即才明白,原來不是老師的意思,而是女帝的意思。
想來,是女帝打算將赤心門連根拔起,才寧殺錯不放過,但凡被指認為不軌之人,就全部抓起,而後在牢中好好審訊。
刑部乃是老師麾下,涉及武將的指認,或許會被壓下,而涉及文官的,就盡皆上報,以至於文官集團,被抓者不斷增多。
頂點
這些人當中,或許真有無辜之人,未曾與赤心門勾結,但古時為官者不貪,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