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兩面作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三日之後,瞻京宮城。
御書房中,氣氛頗為凝滯,彷彿空氣都停止了流動。
女帝緊抿紅唇,俏臉緊繃,明眸中含著怒火。
側位上,坐著武相、文相、定軍侯、太師等四位股肱之臣。
文相同樣怒火中燒, 一會兒咬牙切齒,一會兒拂袖怒哼。
武相則面色微沉,沉默不言。
定軍侯雙眼圓瞪,緊盯著太師。此時,對方正看著穆王從召烈府傳來的文書,女帝讓他們互相傳閱。
文武兩相看完, 一個怒髮衝冠,一個面沉如水, 定軍侯便明白, 召烈府的情況,十分嚴峻!
所以,他緊緊望著太師,就等著對方看完,再接過來細看。
“唉!作孽啊!”太師哀嘆一聲,滿臉的皺紋扭曲起來,可見心中極為悲鬱。
一邊哀嘆,太師一邊伸手,將文書遞給了定軍侯。
定軍侯連忙接過,仔細看了起來。
飛速看完,他頓時怔住,震驚之餘,內心不斷下沉,彷彿沉到了胃裡!
文書中,總共包含三條資訊。
第一條, 是穆王到了召烈府,才發現璃江十三日前就已決堤,可府衙卻等到七日後才上報, 以至於災民遍野,餓殍滿地,局勢變得極其嚴峻。
怒不可遏之下,穆王本想殺一儆百,嚴懲召烈知府,怎知到了延樂縣,卻發現,召烈知府……竟已不知去向!
經過調查,他才明白了具體經過。
原來,決堤之日,召烈府衙三名最高官員,知府、同知、通判,都已決定,應立即上報。
三日後,同知不知從何處得到訊息,發現知府並未上報,前去質問,卻慘遭知府殺害。
之後,知府繼續隱瞞不報,又過了四日,通判發覺不妥,察覺出同知的失蹤,和知府有關,於是立即告知駐軍校尉,一同前去質問,卻發現知府已消失不見。
直到此時,璃江下游決堤的訊息,才開始送往瞻京。
第二條訊息是,大雨只下了五日,璃江下游就已決堤,實乃不可思議,所以通判於幾日前,派人前去檢視,發現有人為掘開堤壩的痕跡。
由此可見,這個天災,很可能就是人禍!
第三條訊息,十幾日過去,璃江水患愈演愈烈,從一開始淹沒幾縣之地,變成如今,大半個召烈府都成了汪洋一片。
以至於災民遍野,數量龐大,幾近百萬。
有不少災民為了生存,受人蠱惑,加入盤連山匪,以致後者急速擴大,從之前的二十萬,變成了五十萬之眾。
幸好雨勢稍減,水患不再擴大,加上官府全力賑災,才避免更多災民成為流寇。
但如今,盤連山匪雄踞右方,虎視眈眈,穆王手底下僅有萬餘兵馬,哪怕調動四周府縣的駐軍,也不過二、三萬之數,根本無法應對,所以才請求女帝,調派戍北軍鎮之兵馬,前去鎮壓匪禍。
若是任由盤連山匪,藉助災情來增大勢力,到時候,其或許會長成龐然大物,再難絞殺。
緊緊握著文書,定軍侯沒想到,只是短短時間,臨瞻就會便如此模樣。
南蠻之亂、召烈洪災、盤連匪禍……真的是禍不單行,莫非是上天,看不得臨瞻屹立至今?
不,一定是有宵小之徒,在暗中作梗!
不然,璃江堤壩不可能會有人為挖掘的痕跡!
定軍侯正思緒凌亂之際,卻聽到了女帝的聲音。
“朕打算調派戍北軍鎮三十萬兵馬,前去剿匪,各位愛卿覺得如何?”雖然面色平靜,但依然能聽出,女帝的聲音不再清冷,帶著些許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