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記得,張敖已經執意帶軍出關,往魚集關的側方去了。”

李柳點頭,露出不符年齡的深邃。

“這便是了。我早些時候便說過,接下來要做什麼,都以魚集關以及張敖的行事為參考。”

“子堂,怎說?”

李柳表情冷靜,“張敖執意分兵駐守,那麼魚集關便會迅速陷入苦戰。簡單地說,若是我等加快行軍趕去魚集關,便是中了計。”

“但子堂一直不前……終究不是法子。早知如此,當初不如不出兵。”

“不對,交州里人多眼雜,肯定會有不少凌蘇的探子。若是你我不出兵,凌蘇反而會更冷靜,不會露出破綻,屆時戰事會更艱難。”

“子堂意思是?”

“這便是我一直不入魚集關的原因。趙兄,我約莫猜出了一些,若凌蘇這般聲勢浩大的攻關,卻又大作文章,那極可能說,他在行聲東擊西之舉。”

“合州的兵力,據斥候所報,不管是合州賊兵,還是鬼臉卒,都在魚集關下了。”

李柳沉默了下,“不管如何,我故意延誤行軍,是要堪透凌蘇計劃的。不若如此,先調八千人折返。你我便在半途靜待,此時不管回交州,還是去魚集關,都能趕得及。”

“魚集關那邊,張敖——”

李柳大笑而起,“若沒有後手,我怎敢與凌蘇對局。趙兄且看,我李子堂的小族弟,那位西蜀七英,定然會將張敖的首級雙手奉上!不瞞趙兄,從一開始出軍,李鋒便帶了我的親筆手令,戰事不管如何,張敖都要死。”

聽到李柳的話,趙棟終於露出笑容。

“那便聽子堂的。先調八千人回去,以免遭了凌蘇的聲東擊西計。”

“甚好。”

……

只到大半日的時間,不出李柳所料,從交州出來的快馬斥候,帶來了交州被襲的情報。

趙棟臉色蒼白,不可思議地看向李柳。若非是聽從李柳建議,他們真直奔了魚集關,只怕根本來不及回援了。

“回師交州!”趙棟大怒,迅速下了軍令。

李柳未有絲毫鬆懈,讓副將喚來了小蠻王孟霍。

“李軍師的意思是,讓我帶著本部先去魚集關。”

“正是。”李柳點頭,“你或許沒明白,現在的凌蘇,才是真正的首尾難顧。”

“我多問一句……李軍師先前一直延誤行軍,是已經猜出來了?”

“只敢猜,但沒敢賭。”李柳笑了笑,“比起我西蜀的先輩,我尚有許多不足,不得已,只能將計劃布得穩重一些,方能萬無一失。”

“李軍師真乃大才也。”

孟霍歡喜一笑,轉身帶著本部的數千平蠻軍,直奔魚集關而去。

李柳也調轉馬頭,與趙棟一起,開始了迅速回師。

……

“還未到?李子堂還未到?”

魚集關下,凌蘇的聲音已經有些激動起來。他想不通,治軍嚴明的李子堂,為何這麼久還沒趕來。

難道說……

凌蘇驚恐地轉過頭,看去了交州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