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掌 先斬後奏(第1/3頁)
章節報錯
北韓帝微微搖頭,「你說的朕怎能不知,可那日驛站的人可以證明他從未出過門。」
「譚大人不出門,但有人可以去找他。」.
葉芷綰說到這裡停了一下,低了低聲色,又道:
「比如去為他診治的郎中。」
她目光灼灼,道出這最有可能的一種結果。
北韓帝聽完葉芷綰的言語眉骨微縮,過了一會,他在徐江耳邊低語幾句,徐公公聽後立馬快步出了殿。
葉芷綰望著徐江的背影,陷入深思......
譚義方入京後未曾進宮,第二日押入大牢,就有人敢鋌而走險去獄中找他。
這隻能證明他在京都另有同夥,再往大里說一些,是有可以保他之人。
早在雲州瘟疫發展到不可控之時,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烏紗帽,就算他努力去控,也逃不了一個失職的罪責。
所以他自認為很聰明的處理了城中多數病民,想暫且用假想先將自己的罪責開脫,可鄰州已有瘟疫,遲早會蔓延成一場巨大的災難,況且鄰州的摺子也會如實遞到京中。
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
想是他不知何時悟明白了這一點,便在入宮前先尋找可以保他之人商議對策,入宮後再用自己創造出來的假象騙過北韓帝逃過一劫。
從而營造出是他先出事的這個刺史管理有方,反而是鄰州刺史管理失誤的現象。
可他千算萬算,沒算到蕭晏去了雲州,也沒算到北韓帝會對他進京後的忽視感到如此的不滿,直接扣留了他。
譚義方至今還在嘴硬,只能說明在他心中自己仰仗之人一定可以救他出去。
這個人葉芷綰不用想都知道出自哪家。
而北韓帝遲遲不殺他也只可能是為了探出此人......
徐公公走後此事告一段落,北韓帝道出另外一事:
「西部幾州加起來,共計約有七千人感染了瘟疫,國庫已經給那裡撥去了大半銀兩,銀兩用在此上面不是大問題,但在這次瘟疫傳播如此快速的情況下,倘若還遲遲得不到根治之法,這樣下去又該如何?」
北韓帝提的這個問題確實是個難以解決的死局。
從古至今,世間百姓就一直飽受著瘟疫的侵害。中原王朝數千年以來,平均每三年一小疫,每十年一大疫。
歷代先祖為了戰勝瘟疫,想出了很多有效的辦法,其中包含舍空邸第之法,就是在瘟疫流行的地區空出一片住宅,作為病民的專門病坊,集中在一起治療,以防傳給他人。
還包括燒燻,佩掛和塗抹本草藥物的祛毒之法,以及對症用藥針灸之法。
這些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歷代君王都會在疫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只是面對這種天災,他們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因為面對瘟疫最有效的解決辦法還是要靠醫官研製出對症之藥。
不然就只能等待瘟疫自行消除,然而最讓人感到無力迴天的就是,在等待瘟疫消除的時間裡不知會有多少百姓因此枉死。
整個時局也會隨之發生動盪,這種慘痛的代價無疑對任何一個王朝來說都是一場重擊……
所以現在發動北韓眾醫者齊心製出藥物才是當務之急。
葉芷綰記起蕭晏在信中特地提了衛太醫的名字,他隱晦提出希望北韓帝可以派他來雲州。
但她沒記錯的話,太醫院派往雲州的醫官人員中沒有他。
她相信蕭晏一定不會指定她去找一個無用的太醫。
葉芷綰想了想,開口道:
「皇上,臣記得大韓八年前曾爆發過一次鼠疫,那次瘟疫足足殃及了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