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家目標公司,林奇是找的晶片設計相關的。

公司名叫海思半導體。

該公司是屬於華為旗下的一家獨立子公司。

早期在1991年,就是華為公司旗下一個設計中心,名叫ASIC設計中心。

等到2004年的時候,才拉出去成立了一家全資子公司海思半導體。

成立近二十年來,海思專注於晶片設計領域,是國內晶片設計領域的龍頭企業,在全球也能排進前十之列。

旗下最出名的,眾所周知的晶片系列是‘麒麟’。

當然了,海思不單單是有手機領域的晶片,還有通訊基帶晶片巴龍系列、AI處理晶片升騰系列、伺服器晶片鯤鵬系列、路由器晶片凌霄系列、SoC網路監控晶片、可視電話晶片、DVB晶片、IPTV晶片等等,海思在安防、手機處理器、arm架構的伺服器處理器、網路交換機、人工智慧、車載導航、多媒體、介面IP、無線終端、家庭裝置、SSD控制和電源管理等多個領域有了佈局。

是國內當之無愧的晶片設計領域第一,其設計能力已經是與世界水平一致,甚至在有些方面還有超越。

也因此,海思登上了漂亮國的清單,受到了制裁。

海思身上的擔子可謂是任重而道遠。

林奇選定這家公司,自然是看中這家公司的技術了。

同時,他也很佩服任老在這一塊的高瞻遠矚和不惜代價的投入。

要知道晶片領域是長時間看不到回報的一個行業,看看海思的早期發展經歷就知道了,從04年正式從母公司獨立出來後,連續三年對外銷售的業績幾乎為0。

而整個海思已經是有兩三千人。

龐大的員工數量,意味著需要持續不斷的資金投入,在加上研發所需的成本,這一塊看上去就是一個無底洞。

在這種情況下,任老依然是不惜代價的堅持著獨立自主研發,堅定著要走這條道路。

最終,在一代代海思人的艱苦奮鬥中,海思的研發成果、業績等等,才開始漸漸的有起色,發展十餘年後,終於是換來了現如今輝煌的局面,成為了行業的領頭羊。

想想都令人感慨不已。

因為這可不是一般企業家能做出的決策,在看到連續幾年沒有任何收益,也看不到什麼大希望的情況下,很多人都可能會選擇放棄。

要麼就是選擇去用市場上現成的。

總之,大多數人在面臨這種局面時,都會放棄獨立自主研發這條路。

如果任老當年也選擇了放棄這條路,那目前國內晶片領域的格局,有可能又會大不一樣,咱們在晶片設計領域也會大大落後。

“這才是民族企業啊!”瞭解的越多,林奇對任老,對華為的佩服就越深。

這些人跟很多企業家完全不一樣,他們並不是單純的為了金錢、利潤。

從永不上市割韭菜,到全員持股,一項項決定都與資本市場常用的招數截然相反,所走的路線稱得上是與大多數人背道而馳。

可就是因為這樣,反而讓這家公司一步步的創造出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

像5G的彎道超車,成為了華夏高鐵之外的另外一張面向世界的名片,就跟我們的高鐵一樣是能夠走向世界,是服務於全人類的高科技產品。

並非刻意為華為唱讚歌,相比那些披著科技公司的外衣,只能玩一些社群團購的網際網路巨頭們,華為這家公司的所作所為無疑更為值得令人尊敬。

“回頭一定要去見見任老。”林奇打定了主意。

第三家公司,林奇挑選的是光刻機領域。

公司名叫江城微電子。

是國產光刻機領域裡面的龍頭企業,目前已經實現了90nm光刻機的量產。

&n光刻機也預計是明年進行交付,14nm的光刻機據傳也已經有了重大進展。

&n光刻機並不是意味著只能做90nm的晶片。

在製造這一端,光刻機是有一個‘曝光’的說法。

&n光刻機除了可以生產90nm製程的晶片外,如果曝光兩次就可以得到45nm的晶片,如果曝光三次,就可以得到22nm的晶片。

&n越小。

但是問題在於,良品率會隨著曝光的次數不斷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