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喬聊過之後,諸葛尋選擇將去不去西涼這個問題,暫時擱置了起來。

馬岱如今還在荊州城內,暫且先讓他熟悉一下騎兵三寶的製作過程。

至於到時候是讓他帶著這些東西回去,還是跟著諸葛尋一起走,諸葛尋自己心裡也沒有一個確定的注意。

古代不比後現代,在這個時候,交通極其不發達。

背井離鄉,往往就是半生或者一輩子的事情。

更別提從荊州的南方地區,去到西涼這等苦寒之地。

而且還不是去旅遊,而是去打仗。

雖然諸葛尋手握系統商城,但是對此並沒有做任何準備的話,即便要去,可能結果也不會太樂觀。

別的不說。

光是一個天氣問題,可能就要了人老命了。

這並不是諸葛尋過於謹慎,或者說危言聳聽。

遠的不說,就說曹操攜百萬大軍,興師動眾準備進攻江東,水師戰船打造了不知凡幾。

結果還沒等曹操發動進攻,軍中士卒就有大半因為水土不服等各種原因,染上重病。

以當時的醫療條件來說,染病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

毫不誇張的說,曹操在江東之戰的敗退,一方面是因為諸葛尋的計策,以及魯肅和黃蓋的詐降。

但是軍中疫情,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

這也是曹操軍隊之所以在黃蓋火攻炸營後,就迅速潰敗,士氣一瀉千里的真正原因。

畢竟士兵也是人,不是鐵打的,他們也有思想和感情,也有畏懼的情緒。

沒有幾個人能頂住身旁同伴每日因為各種病情痛苦嚎叫、不斷死去的壓力保持高昂的鬥志和堅強的意志。

暫且擱置了西涼之行的提議後。

諸葛尋將重心重新回到了後勤軍上。

後勤軍方面。

招募工作和訓練工作正在同步進行。

隨著每日的篩選和訓練,在淘汰掉一批不懂規矩、不服從領導的刺頭後,後勤軍各個部門的總人數已經來到了三萬人。

其實這個人數,還是有提升的空間的。

但是被諸葛尋強行叫停了。

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

盲目擴張並不是一個絕對好的選擇。

諸葛尋想要的是能夠如臂指使,上下一心的強軍,而不是一群只盯著高福利和好伙食來的僱傭軍。

因此人數太多,反而不利於他更進一步的訓練。

至於下一次擴招在什麼時候,那要看這三萬人,什麼時候能達到後勤軍骨幹標準的要求了。

總之一句話,寧缺毋濫。

後勤軍停止招人的訊息,很快就在荊州城內引起了軒然大波。

沒有被選上的,或者是排隊來的太晚的荊州百姓,紛紛捶胸頓足,大呼後悔。

其中不少人,選擇了找到已經進入後勤軍的親舊、家屬、朋友,試圖透過拉關係、走後門、談感情,為自己要一個名額。

對於這樣的情況,諸葛尋早有防範。

從軍事部中分出來獨立直屬於諸葛尋管理的紀律委員會,全力負責此事的偵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