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表現優異之將領,均選入決策部門!

而軍事部以及西涼軍,只負責前線戰事!

諸葛尋此言一出,下方出現了不少的騷亂。

諸葛尋也不著急,就靜靜的等待著。

片刻後,騷亂停止,眾人交頭接耳的聲音逐漸停止,沒有人提出異議。

諸葛尋臉上終於露出了一絲笑容。

剛才他那番話的意思其實很簡單。

那就是決策部門指揮作戰部門!

如果說作戰部門的軀幹和四肢的話,決策部門就是核心大腦。

但選誰進決策部門,就是諸葛尋說了算了。

這樣一來的話,諸葛尋只要抓緊決策部門,就不用擔心後勤軍內部會出現失控的現象。

而對於馬超來說,諸葛尋的這個決定,也並不是多麼難以接受。

因為選人的標準是公平的,西涼軍人數眾多。

雖然諸葛尋已經規定了,負責帶隊的將領並不能直接參與決策工作,只有建議權而沒有決策權。

也就是說,作為西涼軍部的統帥和副統帥,馬超和馬岱是沒辦法進入決策部門的。

但是西涼軍部的人數規模在這裡擺著。

選來選去,西涼軍部進入決策部門的人數,必然也是最多的。

所以馬超也完全不用擔心西涼軍部的影響力會因為這個決策部門的重建而受到極大的衝擊和削弱。

由此。

改組後勤軍的行動基本結束。

剩下的就是一些細枝末節的問題,在此無需細表。

整頓完畢後。

煥然一新,更加強大的後勤軍拔營而起,在諸葛尋的命令下,朝西涼城進發,踏上了返城的道路。

此行雖然沒有抓活曹操,但也不是全無收穫。

首先,這是一場無可爭議的大勝。

西涼軍……也就是現在後勤軍中的西涼軍部,挫敗了曹軍的兩次攻勢,分別打敗了曹仁和曹洪。

曹仁那傢伙,運氣也是差到了極點。

每次上陣,都碰到了意外情況。

而這兩次意外情況當中,還都有諸葛尋的參與。

所以與其說諸葛尋是曹操的剋星,倒不如說他是曹仁的剋星。

這個傢伙,在被向寵和廖淳五花大綁送出去充當檄文的喝罵物件後,在其後的亂戰當中不知所蹤。

等後勤軍士兵打掃戰場的時候才發現,他早已經凍死在了冰天雪地之中,身上還有多處被踩踏的痕跡,無神的眼睛茫然望著天空,身體早已經僵硬。

一代曹軍名將,居然就這麼不聲不響的死去了。

諸葛尋知道這個訊息後,也是唏噓不已,當場讓士兵們掘開了一個墳墓,將他下葬,還給他立了一塊碑。

沒辦法,發生這種事情,他也不想的……

除了讓曹軍損失了曹仁這一員大將之外。

後勤軍還擊敗了曹洪,擒獲了許褚,打的曹操本人割須棄袍,倉皇逃竄!

此事相比用不了多久,就能傳遍天下。

後勤軍的聲威,必將名震天下!

再加上沿途收繳的曹軍遺留下來的輜重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