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諸葛尋那日在講堂上的保證後。

不少心中不安的荊州百姓,徹底放下心了。

相對於能在諸葛尋這裡學習讀書識字,以及並不確定的未來來說。

開荒地的這份工作,對於絕大多數荊州百姓來說,顯然更具有誘惑力和吸引力。

生活是非常現實的。

感恩是一方面,但是每天一睜開眼,就是全家老小的吃喝拉撒,這些都需要糧食作為保障。

因此諸葛尋講話完畢後,隨著開荒各小隊的正式內遷,選擇跟隨進入荊州內城的人,佔到了開荒各小隊總人數的七層以上。

原本一萬多人的後勤大部隊,到了今天,就只剩下三千人左右了。

而且這三千人當中,還有將近一千人是年齡只有十幾歲的少年。

這些少年是當初那些荊州百姓從家中帶來學習讀書識字的。

相對於父輩來說,他們更願意跟在諸葛尋身邊。

在徵求了諸葛尋的意見後,他們選擇了留下。

在這個年頭,能有口飯吃,已經算是不錯的出路了。

所以對於孩子們的選擇,那些遷入荊州內城的荊州百姓也沒有任何意見。

“先生,這後勤處,越來越冷清了啊。”

目睹了一切事情經過的廖淳,看著空空如也的平原,低聲嘆了一口氣。

原本這裡正是糧倉所在的位置。

隨著近日來荊州府連夜運輸,到了此時此刻,還留在後勤處的糧草,也就僅僅只夠後勤處人員半年食用了。

至於存糧,幾乎沒有。

“先生,你就沒什麼想說的嗎?”

廖淳感嘆完畢,看了一眼身旁的諸葛尋,見他似乎完全沒有被自己的情緒所影響到,不由有些好奇,出聲問道:“難道先生你就一點都不心疼?”

“有什麼好心疼的,糧食而已,再種就是了。”

諸葛尋聳了聳肩說道。

他有數不清的改良作物種子,只要商城積分足夠,農業化肥管夠,別說是這一大片已經經過初步開荒的土地了。

就是把他直接放到深山老林裡面,不出一年半載,他照樣可以存下無數糧草。

所以對於糧食的執念,諸葛尋遠遠沒有其他人看的那麼重。

“還有那些百姓呢,他們在這裡做工這麼久,身強體壯,又懂規矩,一下子走了這麼多,不可惜嗎?”

廖淳接著說道。

“人沒了,再招就是了,很簡單的。”

諸葛尋同樣也沒有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

在亂世,人……其實是不值錢的。

“估計他們也快吃完了,傳我命令,講堂集合,我要說個事。”

諸葛尋抬頭看了看天色,感覺時間也差不多了,交代了廖淳去通知在後勤處吃飯的剩餘百姓。

沒過多久。

當諸葛尋帶著抱著名冊的小喬來到講堂的時候,廖淳正帶著負責保護諸葛尋安全的親衛隊正在維持現場秩序。

原本坐滿了六個班組的百姓學員。

此時各自露出了一大片空缺。

其中二十歲到二十五歲和二十五歲到三十歲這個年齡段的班組更是稀稀落落,幾乎沒剩下幾個人了。

而這兩個年齡段的百姓,也正是開荒地的主力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