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說笑了,若無事,我與公佑又怎敢冒昧打擾先生呢。”

簡雍見諸葛尋態度頗為嚴肅,心中一凜,連忙請罪。

孫乾面對諸葛尋,同樣感覺壓力山大。

這倒不是諸葛尋的體型多麼有壓迫力。

而是諸葛尋身上的氣場實在是太大了。

氣場這個東西,無形無色,但他就是真實存在的。

試想一下,如果對方總是正確,而且能透過事件來證明他的正確性,你在反對他的時候,心中是否會有所顧慮。

孫乾和簡雍二人此時此刻面對的壓力,大概就是如此。

畢竟在劉備軍中,諸葛先生的名頭實在是太大了,而且幾乎從來沒有出過任何錯誤。

在這等情況下,對諸葛先生提出質疑,需要的勇氣可不是一丁半點。

“不可如此?為何不可呢?”

諸葛尋笑著問道。

同時對孫乾和簡雍二人也是蠻佩服的。

被打臉了這麼多次,現在位居荊州府劉備政務上的左膀右臂,以他們對劉備的瞭解,不可能不知道他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

即便如此,兩人卻仍舊奔赴而來勸阻,只能說他們的確是沒有私心,是真的在為荊州的未來考慮了。

當然,想是這麼想。

讓步也是不可能讓步的。

“先生難道不知道,糧草是荊州安穩所繫,開荒地的工作,萬萬不可停下啊。”

孫乾焦急說道。

“我也沒有說過要停掉開荒地的工作啊。”

諸葛尋答道。

“可是先生推行的這個什麼……學習任務,若是無法完成任務,就要停止所在小隊的工作,這和停掉開荒地的工作有什麼區別呢?”

孫乾攤手說道:“先生是讀過書的人,又怎能不知道讀書識字何其難也,這些百姓恐怕半輩子也沒見過幾個大字,讓他們來讀書,這不是趕鴨子上架嘛!”

“說的就是啊。”

孫乾說完,作為同行之人的簡雍自然而然要幫腔。

接過話後,簡雍對諸葛尋恭聲行禮,低聲勸道:“先生想教化百姓之心,我與公佑深能體會,只是希望先生不可操之過急,凡事當徐徐圖之,若是真要教化百姓,還需在城中尋找精通儒學之人,再擇天資聰穎之少年,如此方可成事啊。”

“儒學……我沒說過我要教他們儒學。”

諸葛尋聽完孫乾和簡雍的建議後,面帶微笑,然後一口回絕了他們。

儒學是什麼東西?

學那玩意能填飽肚子嗎?

諸葛尋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他想教會這些百姓讀書識字的真正目的,一方面是想讓提高這些百姓的自身素質,讓他們能夠適應比種地更加複雜的工作挑戰。

這一點,他是開誠佈公說過的。

但是還有另外一點,諸葛尋未曾提到過。

那就是打破當前世家大族對於知識解釋權的壟斷!

如果讓他們學儒學,最多就是培養出百十來個儒生。

對於天下,又有何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