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起兵滅黃巾以來,劉關張等人,在戰場上積累了足夠多的指揮經驗和戰爭智慧。

區區守城任務,自然難不倒他們。

真正讓劉備感到為難的,是他們將要面對的對手。

超過五十萬,號稱百萬之眾的,曹操大軍!

“沒有了,做好該做的,盡人事即可。”

面對劉備的問話,諸葛尋並沒有說太多。

關於打仗,他懂的確實不多。

這一點沒必要瞎掰。

《紀效新書》已經給關羽了,專業的事情讓專業的人去做即可。

這也是諸葛尋一直秉承的態度。

“先生覺得此戰能勝嗎?”

去往荊州城樓的路途中,劉備再次發問。

“能啊,如果不能,我又何必建議你留下呢。”

諸葛尋隨口回答道。

這個問題是問題嗎?

如果劉備就這麼死了?

那歷史時間線不就錯亂了嘛。

要知道按照歷史走向,劉備不光拿下了荊州四郡,還聯同江東孫吳政權,在赤壁讓曹操吃了一個大苦頭。

直接一戰粉碎了曹操的統一夢想,從此只能據守北方,再也無力南下。

像劉關張這樣的猛人,那都是有天命在身的。

他們看不清楚,但諸葛尋對這一點可是門清,此時倒是不妨給他們傳遞一點信心。

至於要說完全沒有擔心……

那也是不可能的。

畢竟蝴蝶效應這種事情,誰說的準會在什麼時候發生。

對於這一點的應對。

諸葛尋的準備是翼裝飛行器!

別的不多說,至少劉關張、趙雲等人的命,他還是有把握保住的!

當然,作為戰敗之後的無奈選擇。

這個計劃,諸葛尋此時當然不會透露出來。

很簡單。

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又哪來的必勝的信心呢?

“先生是根據什麼判斷此戰能勝呢?”

諸葛尋隨口一句話,卻讓劉備心中巨震。

一方面是欣喜,另一方面則是疑惑。

及時是最終選擇了留下的他,以及聽令領兵而去的二弟三弟以及子龍。

恐怕都沒有任何一個人對此戰抱有樂觀心態。

但先生的心情……

似乎很輕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