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七月。

以郭嘉遺計成功平定遼東,誅殺烏桓王,統一北方的曹操。

將目光放到了南方。

志得意滿的曹同志親率大軍二十餘萬,浩浩蕩蕩,朝荊州而去。

同年,荊州牧劉表病死,遺命次子劉琮繼任荊州牧。

曹操大軍壓境。

荊州本地士族不敢阻擋,便勸劉琮投降曹操,劉琮同意。

九月,曹操至樊城,劉琮遣使奉送投降文書,迎曹操入荊州。

而此時的劉備,正屯兵於荊州附近的新野,聽聞曹操大軍降至,抹了抹腳底,正準備發揮他的老本行——跑路。

卻不料,一場大雨,江水漲潮,直接將劉關張三兄弟帶到了諸葛尋所在的海島之上。

如今兩個多月過去了,趙雲千辛萬苦找回了劉備等人。

這固然是值得高興的一件事情。

但不得不說的是,逃跑的最佳時機,儼然已經錯過了。

“主公,如今曹操兵鋒迫在眉睫,該如何是好啊?”

棄船上岸後,趙雲整頓士兵後,馬上就來向劉備彙報了。

“子龍莫慌,天無絕人之路,一定會有辦法的。”

劉備倒是非常樂觀。

拍了拍趙雲的肩膀,安慰道:“之前數次戰場局勢的兇險,也不比今日局面更好,但我們還是挺過來了,如今又得了諸葛先生,一定會有辦法的!”

言罷,劉備望向身旁的關羽和張飛,問道:“先生如何了?在軍需處可還待的舒服?”

“俺也不知道怎麼了這是,好好的軍師祭酒不當,非要去當什麼糧草官,我看這諸葛先生啊,還是跟大哥不是一條心,問他作甚!”

張飛別過了頭,明顯有些情緒。

關羽則撫須不語,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也罷,就讓諸葛先生好好休息吧,相信先生一定有自己的想法,等他什麼時候願意出山,我再去請教吧。”

劉備拍了拍兩位義弟的肩膀,各自安慰了一番,回到了中軍帳內。

“拜見主公!”

“見過主公!”

進入中軍帳。

兩名中年文士模樣的人早已經等候多時了。

左手邊那人,名叫孫乾,字公祐。北海郡人。是黃巾之亂後就追隨劉備的幕僚。

被大儒鄭玄推薦而來。

右手邊那人,名叫簡雍,字憲和,和張飛是涿郡老鄉,他年少就和劉備相識,從劉備起兵之初就跟隨在他左右。

孫乾激動道:“我早說主公吉人自有天相,一定會平安無事的!”

趙雲護送劉關張回營時,早已經派了白耳兵先行,將這個好訊息傳了回來,以安軍心。

因此孫乾和簡雍早已經等候多時了。

“主公這兩個月以來,可有受什麼罪過?”

簡雍則關切問道。

劉備三言兩語,將海島之上的事情幾句帶過,重點提及了島上運回來的物資,至於諸葛尋,因為摸不準他是否願意留下,所以並未提及。

“原來那島上還有如此多的神物,那神果土豆,當真能畝產三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