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的,步兵發明了很多對陣騎兵的方法,有些確實有效果,不過相應的騎兵也會更新裝備,改變戰法。

總體上來說,騎兵對步兵的優勢依舊沒有得到扭轉,想要改變這個局面,要麼出現遠端熱武器,要麼出現空軍,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到了明末的時候,女真人依舊能夠憑藉重甲鐵騎戰勝兵力十倍於自己的敵人。

明末已經有了火銃,可惜這些被程頤朱熹毒害過思想的人們依舊認為這是奇技淫巧,不值一提。

如果沒有這種思想的毒害,火銃未必不能發展成步槍,能夠擋住火銃的重甲可擋不住步槍,那段屈辱的歷史可能都會被改寫。

胡亥並不希望這些身經百戰的老兵們再次踏上生死未知的征程,他更希望這些人能夠作為類似於教官的存在,培養出真正能夠重現大秦鐵騎風采和戰鬥力的新軍。

所以胡亥給了蒙智一道手令,準他自己在任意一個徵兵的區域選擇兩萬人,各地都不會阻攔。

蒙智正苦惱新軍人數不夠多,能來的願意來的其實已經差不多,然而不滿萬不成編制,他想要恢復當年父親的榮光,起步就很是艱難。

這個時候,得到了胡亥手令,蒙智卻並不高興,他希望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但是他也不會拒絕送上門的好事。

所以,他要抓兩手,一方面派人考察各地新兵的素質,打算找到最好的一批摘桃子,把他們截胡過來。另外,當然還要繼續招攬舊部,一些人還在觀望。

經歷過戰爭的人往往並不喜歡戰爭,每天看到的鮮血和屍塊並不會讓人感到興奮。

但是百戰之師自有餘溫,沒有人忘記得了當年的榮耀,自己作為其中一員,每個人都會感到驕傲。

大多數人能都親眼看到過身邊戰友的死去,每次戰爭前一個人往往會向身邊很多人交代遺言。

如果這支軍隊再次踏上征程,很多人都願意加入,即使代價很可能是生命,但是他們不知道這隻由大將軍的兒子統領的軍隊還是那隻鐵軍嗎,是否能夠恢復當年的榮光。

這些是需要蒙智去證明的,在第一場勝利之前,他所做的一切都無法得到證明,而他所做的一切,恰恰是為了爭取第一場勝利。

這個十五歲的少年經歷過幾年的磨難,這一次,他想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一場勝利。

而現在,看起來他需要計程車兵快準備好了,在姐姐蒙珺的照顧下,蒙智只讀過兵書。

他知道自己的不足,也知道趙括紙上談兵的教訓,但是他依舊有信心憑藉自己的學習,指揮軍隊,打出勝仗。

因為趙括從來沒有吃過苦頭,經歷挫折,而自己百折不撓,他經歷的遠比趙括想象中的要多得多。

但是,蒙智沒有預料到,他的第一場戰爭會來得如此迅速,甚至讓他來不及準備,猝不及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