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南陽郡之後,韓信也感到有些意外,一路走來,他經過的郡縣不可謂少了,但是除了咸陽城之外,他沒在其他的郡縣,看到像南陽郡中這種熱鬧的情況。

當然了,這裡和咸陽暫時還無法相比,但是和其他的郡縣也確實拉開了一個檔次。

韓信稍加打聽之下,就知道和李玄霸脫不了干係,李玄霸在南陽郡,可謂是超然的存在。

固然南陽郡守,才是南陽郡的行政最高長官,但是南陽郡包括他在內的各大官員,卻都要聽李玄霸的命令。

還好,李玄霸本身不是一個權力慾很強的人,平常的精力更多集中在練兵上,但是李玄霸這個人偏偏又十分關心民生。

所以南陽郡的百姓們如果遇到困難,不會去郡府或者縣衙求助,反而會來李玄霸軍中的辦事處。

李玄霸在自己的軍中單獨的設了一個讓百姓們可以反映自己想法的部門,誰家被誰欺壓了,誰搶了誰的地,哪個縣的縣令收了誰的賄賂,判了一場冤案。

李玄霸手下專門有一個只對他負責的團隊,負責核實各種事情,一經查實,無論是誰犯了事兒,對於李玄霸來說都無所謂,南陽郡中還沒有他不敢管的事兒,沒有他不敢殺的人。

所以久而久之之下,南陽郡還真的沒有太多人敢欺壓百姓,一旦下手不夠利索,只要有一個人能跑到李玄霸軍中告狀,那無論你是什麼官,李玄霸都能打上你家去。

要不是南陽郡守一直很識時務,或者說他不得不很識時務,可能第一個幹掉郡守的大秦將軍就不是蒙智了,不過縱使是南陽郡的大小官員,心裡對李玄霸恨透了,恨不得天上突然掉下個大石頭,把他給砸死。

但是南陽郡的百姓對李玄霸倒是頗為感激,還給他立了個生祠。

李玄霸雖然嘴上說沒有必要,但是同他有事沒事的時候經常去百姓們給他立的生祠那裡溜達,就可以看得出來,他還是很重視的。

要知道,武將當中能被人立生祠的,縱觀歷史又有幾人呢?

甚至古往今來那些聖人,恐怕也沒有幾個能夠在活著的時候,看到百姓們為自己立生祠,也不過是在死之後,後世建祠堂。

當然了,李玄霸並不知道在後世當中像是嚴嵩,嚴世蕃那樣的人,在自己的家鄉,也有人給他們立生祠。

是百姓們不辨忠奸嗎,當然不是,嚴嵩嚴世蕃可能對於大明朝堂上來說是奸臣,但是對於自己的家鄉來說,這兩個人就是聖人。

家鄉受災,兩個人可以自掏腰包賑災,這兩個人對天下別處怎麼樣,他家鄉的百姓自然不會去理會,但對自己家鄉的百姓,確實是沒的說。

韓信也感覺到了南陽郡的治安確實是不錯,一路上穿行那麼多地方,想要偷走他身上錢袋的小偷,每個地方都得有個十幾波。

可是進入南陽郡之後,竟然沒有人來偷他的東西,反倒讓他覺得有些驚訝。

他不知道的是之前有人偷東西,偷到了軍中的人身上,讓李玄霸很是憤怒,直接派人搗毀了南陽郡十幾個小偷團伙的老巢,把所有匪首倒吊在城門上三天三夜,所有小偷都斬去了一隻手。

之後南陽郡的百姓看到一隻手的人,心中就會警惕,他們自然也就偷不到東西,看到之前老大的下場那麼慘,也沒幾個人敢繼續做這個行當。

所以說南陽郡其他的方面不敢說,在小偷方面確實是很少,偷到了東西,如果比較貴重,一旦被報到李玄霸那裡,躲在南陽郡中,不可能躲得住,李玄霸挖地三尺也要把人找出來。

而想要逃跑的話,你兩條腿跑得過人家四條腿嗎,軍中擅長辨別足跡的斥候可以把你追擊到死。

小偷們可沒有反跟蹤的技術,所以乾脆收手,在如今的南陽郡郡裡肯出力氣,也不至於餓死。

凡是小偷妓女之類的一本萬利的勾當,從事這個行當的人,大多其實並不是因為不得已才要去做,更多的還是覺得,幹別的事情辛辛苦苦掙到的錢,卻不如自己簡簡單單得到的收穫,對比之下,心理落差太大,所以說了從此收手,以後卻又從操舊業的人特別多。

但是在南陽郡,這裡又不同,尤其是對於小偷來說,你要再敢犯事兒,等待你的就是死了,與死比起來,付出辛苦也就不算什麼了。

再說大秦的開荒令已下,以前沒有人願意去開荒,雖然有一般的荒地土壤質量不好,種出糧食產量不高的因素,但更多的還是因為自己開墾出荒地,卻往往給他人做了嫁衣。

說是一個百姓開墾出一片荒地,種出了糧食,必然會有縣中或者郡裡的大戶會跟他說,那片地是自己的,自己早就買下來了。

對於那些大戶來說,只要往縣裡或者郡裡送點賄賂,拿到買下一片荒地的檔案,並不是什麼難事。

到時候開荒的人,反而成了為地主打工的佃農,這樣一來,還有誰願意去開墾荒地,寧可那裡長滿了雜草,也沒人願意去種上糧食。

而開荒令一下,所有百姓開荒之前去跟縣裡報備看中的荒地,一經記錄之後,只要在他成功開荒之後,和自己報備的範圍基本一致,這片土地就可以歸屬於他。

當然準確的說是這片土地的耕種權和收穫權,但是百姓們並不知道所有權的概念,既然自己可以種,又可以收,那自然就是自己的土地了。

在嚴令之下,雖然有一些大戶之前得到訊息,先行購買了一批荒地,但是開荒令中的一條,購買荒地三年內未成功開墾者,不但收回荒地所有權,並且沒收其全家土地,舉族流放。

這就讓那些本來想要囤積居奇的大戶,自己辛苦買下的荒地,反而成為了累贅,他們手中的土地可比這些荒地好的也多了去了,若是自己付出努力開墾荒地,收成和付出根本不成正比。

但如果是自己不去做這件事,等到三年之後,又是舉族流放的下場,這就很悲劇了。

還好開荒令當中沒有禁止他們轉賣荒地,但偏偏他們囤積的都是大片的荒地,一般人還真買不起。

最後只能降價去賣,賠錢總比抄家流放強,即使如此,也往往是幾戶百姓合在一起,才能買下他們的一塊荒地。

喜歡重生大秦之我是胡亥請大家收藏:(重生大秦之我是胡亥熱門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