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此時已經接近入秋,天氣漸漸轉冷,其實雙方都耽誤不起太多時間,一旦入冬,這場仗就是想打,也很難打得起來了。

就連希特勒的軍團都無法攻破莫斯科,就是因為天寒地凍,雙方如果想在冬天開戰,可能遭遇凍傷死掉的人,要比戰死的人還要多,沒有哪支軍隊能夠承擔這樣的損失。

所以雙方都知道,雖然僵持在這裡,但是也不會僵持太久,至多進入深秋,雙方就必然會開戰。

這一次王離準備的東西充足,無論是錢糧,還是戰馬武器,一應俱全,幾乎掏空了大秦的老本。

而項羽雖然據城而守,但是城中產糧並不多麼充足,平時供給手下士兵吃飽就已經很不容易,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士兵食量更大,必然很難堅持下去。

也就是項羽之前劫掠的地方夠多,不必靠著現產的糧食來供給大軍,但是搶來的東西數量畢竟是有限的,幾經消耗之下,如今剩的也不太多。

所以對於項羽來說,他等不到深秋,入秋之時,他就必須開始準備主動出擊了。

若是耽誤的久了,他這邊士兵連吃飽穿暖都成問題,這可不是破釜沉舟就能解決的事情,再說這裡是陸地,也沒有河。

王離並不著急,不只是因為他這邊儲備的物資豐富,還因為他這邊現在也處於練兵階段,上一次的戰損雖然不大,但終究也造成了不少士兵減員。

這一次他出徵,胡亥自然不會讓它卻兵少將的前來,給他補充了兵員,但是新加入隊伍中的那些人,和老兵們肯定不會馬上調整到一個頻率上。

所以就要透過訓練,讓雙方儘快的磨合,每過一天,雙方的默契就會提升一些,也就代表著手下軍隊的戰鬥力增加了一些。

所以哪怕只是乾等著,對於王離來說,又是何樂而不為呢?

看著手下士兵的操練,他也能感覺到這些新兵的到來果真是有好處的,他們能給這些老兵們帶來一種生機勃勃的生氣,而老兵們同樣也能讓新兵們學到經驗。

雙方互相促進,互相進步,整個軍隊都向著有利的方向發展。

其實對於項羽來說,他自然是想越早開戰越好,但是他也知道,自己主動出擊,勝算並不算大。

如果能夠吸引王離來攻城,那自己這邊的勝算可以成倍的增加,是否有城牆的阻擋,對於一場戰爭來說,很重要。

項羽覺得王離既然是出征遠跋,就必然沒有耐心等太久,只要他能夠等的下去,王離一定會率先沉不住氣,想要主動攻城。

他沒有想到的是,王離早就做好了跟他做持久戰的準備,根本就沒有想過主動出擊這件事情。

如果還是像上次那樣,項羽大軍都不在城中,而是在曠野之中,王離倒還有可能選擇主動出擊。

但是在不急於馬上取得戰果的情況下,一方在城裡,一方在城外,王離腦袋被驢踢了,才會去主動攻城。

當然了,若是項羽所在的城中有王離的內應,那就另當別論,能夠透過偷襲的手段取勝,王離自然不會選擇堂堂正正。

王離這邊雖然要集中精力關注項羽那邊的動向,但至少目的明確,知道自己的敵人在哪裡?

而對於韓信來說,這一段時間實在是一言難盡,在大秦之內尋找一個有意隱藏的人,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