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統帥在經歷的戰事多了之後,在一場戰爭中,或多或少有一些預感,這確實是存在的。

這些預感有的在之後的戰爭過程中成真,有的則並未發生,所以也沒有人能夠依靠自己的預感,就一直做出正確的決策。

想要一直做出正確的決策,最好的辦法就是一直保持冷靜,仔細的分析,同時足夠謹慎。

如果說王離渴望證明自己,那麼英布又何嘗不是如此,所以,英布心中有了一定的危機感,感覺事情可能會有變,但他還是願意賭那一線機會。

只要對方露出什麼致命的破綻,他就要迅速的把對方擊潰,並且爭取生擒王離。

項羽之前擊敗章邯軍隊20萬人,因此名聲大振,自己如果能夠生擒王離,取得的戰績也未見得比項羽弱上多少。

在王戰的努力之下,始終沒能夠讓英布這邊的騎兵隊伍影響到自己對長矛陣側翼的保護,而長矛陣一直在穩步的行進,也就逼得對方不得不以比長矛陣更快一點的速度往後退。

士兵在往後退,但是終究有退無可退的時候,總不能放棄營帳,灶具,糧食等東西。

所以英布見勢頭有些轉變,開始讓後勤部隊整理行裝,先漸漸往後撤退一些。

以防對方逼近自己的營帳區,把自己這邊所有傢伙都給收走,那自己這邊計程車兵夜晚就要風餐露宿了,沒有帳篷可以居住,沒有火可以點,沒有熱水可以喝,沒有東西可以吃。

英布覺得用不上三天,他手下可能就要譁變,所以他趕快讓後勤部隊收拾一下東西,儘管此時這裡距離戰場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但是英布看到騎兵並沒有能夠成功破局,就知道自己今日的撤退可能是在所難免的了。

當然想要撤退,不能一下子轉身就跑,如果被對方抓住這個機會,難道對方還一定非得利用長矛陣的陣型,長矛陣又不是一個多麼複雜的陣型,並且分散陣型,可比佈置陣型要簡單得多。

如果自己這邊慌慌忙忙的撤退,誰能保證對方不會放棄長矛陣的陣型,改為銜尾追擊。

而且自己這邊想要把後勤需要的東西收拾好也要一定的時間,以對方行進的速度,如果想要在對方到達這裡之前,把東西都收拾好,勢必要減緩一下對方的速度。

所以英布命令步兵現在向前衝擊,之前一直採用的是躲避的戰術,畢竟像長矛陣用於攻擊,陣型也很久沒見了,誰也不知道它的威力究竟有多強,英布也不願意讓自己手下的這些步兵去以身試法。

但是現在沒有辦法了,如果不這麼做的話,結果可能會更糟糕,所以必須去嘗試一下了。

英布手下收到命令去準備攻擊長矛陣的步兵心中有些發慌,他們不知道自己怎麼樣能夠迎著那光從盾牌邊上漏出來的距離就有兩米多長的長矛殺傷到敵人。

而長矛陣中的王離這邊的步兵也有些不知所措,他們從前不知這種陣型都是為了對付騎兵,也從來沒有應對過敵人步兵的衝擊。

所以一時間兩面還有點兒僵住了,長矛陣的移動速度也減緩了,倒是讓王戰這邊兒減少了點壓力,畢竟這樣他陣法的可調整空間就大了一些。

而英布那邊的步兵,看著長矛陣都減速了,以為這是對方的陰謀詭計,一時間也不敢加速衝上前去,同樣放慢了前進的速度。

這個時候看上去,戰場上的兩個敵人,就好像是被人撥了慢放鍵一樣,一點兒不像即將進行生死爭鬥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