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騎兵衝鋒(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英布得到手下傳來的訊息,敵軍一千騎兵,三萬步兵向自己攻擊而來的時候,他不驚反喜。
他之所以脫離開了其他三隻部隊能夠及時救援他的位置,不就是想把對方給引上鉤嗎?
他需要一場勝利,一場大的勝利,當然,他也不是傻子,先是傳令全軍警戒,又派出斥候探查對方這三萬人外是否還有人馬?
若是對方只有這三萬人,他當然要打上一場,不管對手是誰,哪怕是項羽,同等人數的對戰,他都有信心戰而勝之。
但是對手如果還有後招的話,他就不會和對方在這裡死磕了。
而且他也要搞清楚對手的統帥是誰,是否是王離親自出動,如果是王離親自出動,他哪怕冒一些險,也要爭取一舉擊潰敵人,生擒王離。
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他在軍中的聲望馬上就會超過項羽,畢竟項羽這一段日子可是拿王離一點辦法都沒有。
兩相對比之下,他在軍中未嘗不可以與項羽真正的分庭抗禮,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只能屈居人下。
如果說項羽手下的龍且,鍾離昧,包括季布在內,對於自己在項羽手下的地位其實並沒有什麼不滿,但是英布不同。
他從來不是一個甘於屈居人下的人,這從他前後幾次反來反去就可以看得出來。
英布帶兵打仗的水平很高,但是對於自身定位其實一直有些問題,他本來就適合作為一個領袖手下最能衝鋒陷陣的一個人,如果他真的甘心做這種大將猛將,他可能留下的名聲會比現在大很多。
真的論帶兵打仗的水平,即使是韓信,也未必能比英布強上多少。
英布受限於自己畢竟是多次反叛,有這種汙點,所以在歷史上沒能夠留下太大的名聲。
但即使如此,後世也有人認為英布是秦漢時期僅次於項羽的第二號猛將,足見這個人的能力了。
現在王離將和英布正面對敵,這裡面就沒有什麼虛的了,就是比較手下士兵的戰鬥力,和統帥的指揮能力。
如果胡亥在這裡,知道面對的對手是英布,可能會勸王離不要太大意,如果能夠穩穩地取勝,那就穩穩地取勝,如果想用奇謀取得更大的戰果,也許反而會適得其反。
不過如果到了那個時候,王離真的要堅持,胡亥也不會阻止他,畢竟他所瞭解的也只是後世自己聽說過的,但真實的歷史究竟是什麼樣,還是隻有歷史的親歷者有資格發話。
再說盡管英布很強,但王離同樣一點不弱,最起碼現在的王離是絕對不弱的。
作為一個後世來到這裡的人,胡亥其實對王離的瞭解並沒有那麼多,頂多知道這個人是王翦的孫子,在鉅鹿的時候與章邯一起被項羽擊敗,從此便下落不明,生死未知。
但是,當胡亥真的來到這裡的時候,卻發現鉅鹿一戰當中,王離根本就沒有參與。
但是他也並不覺得意外,即使是司馬遷的史記,距離現在也有差不多一百多年,想要真正如實的記錄歷史,難度很大。
即使是史記中記載的東西,都有很多,可能是錯漏的,更何況是其他的史書呢。
盡信書,不如無書,本來便是人們讀書該有的態度。
沒過多久,王離的大軍已經接近到英布軍隊的一里之內,而英布派出去的斥候經過初步探查,並未發現王離除了這支軍隊之外,還有其他的大軍。
當然,他們向更遠處,更外邊輻射的斥侯都已經陷入了王離早早佈置好的騎兵包圍圈中,不是戰死,就是被活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