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結果出來,胡亥二話不說,直接就傳達了自己的指令,這些在小內閣中的大臣們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性。

這種情況之下避不可免的會讓手下這些大臣們出現一些拉幫結派的情況。

畢竟如果按照票數來計算,哪一個派系的人數比較多的進入內閣之中,他就一定很佔優勢。

當然在現在,剛好雙方人數相仿,而且即使雙方人數真的相差懸殊,胡亥才是最終的決定者。

只要他最終決定要做的事情,就哪一個人反對都沒用,無論底下的人有多不願意,還是要把命令傳達下去,至於他們是否盡心盡力的去幹,那倒是兩說了。

這個時候皇帝的威嚴還是深入人心的,他們能夠提出自己的意見,並且偶爾被皇帝接納,就已經很滿足。

沒有誰指望著依靠這個架構來架空皇帝,這些人還沒有發展到後世那種程度,可以讓皇帝在後宮當中根本不上朝隨便玩上十幾年,他們還能把事情處理得井井有條。

現在的有些事情只要皇帝不批,就是沒法辦,之前胡亥荒廢朝政的時候,根本不處理政事,還得是趙高一件一件辦。

趙高也是有選擇的處理,所以很多事積壓了下來,胡亥剛接手的時候看著那堆積如山的需要處理的事情,頭都要大成兩個。

這其中甚至有些都是好幾年之前的事情,現在當事人都已經死掉,你想要處理也處理不了了。

胡亥真是覺得要不然還是讓我當皇叔吧,當個皇帝實在是太鬧心了,哪有皇叔那麼悠閒,天天就是玩兒。

好在後來組建了小內閣之後,把這些東西交給這幫大臣,讓他們先給個基本的論斷。

有一些完全不靠譜的這些大臣們直接可以打掉,不用上報。

上報到自己這裡的都是,稍微靠譜一點,可能透過的議題。

那是大臣們無法決定的,最終再由皇帝來決定,這就節省了很多步驟。

其實胡亥交給這些大臣們去看的那些內容,儘管那種介紹已經很詳細,但是也不是胡亥看到得最詳細的那一版。

在組建了當今天下獨此一份強大情報網路之後,他幾乎可以保證,有井水處皆有我的探子。

這些探子也許並不知道具體發生什麼事,但是他們會把看到的場面彙集起來上報。

在上面有專門負責總結這種零散資訊的人,這種專業人才,還好不用胡亥自己培養,子嬰找到了一些現成的人選。

要不然那就要十幾年之後才能見到成效,到時候,要麼劉邦項羽都掛了,那些反叛或者說是起義軍們也都掛了。

要麼就是大秦都滅了,胡亥自己是生是死都不確定,到了那個時候組建成這個情報網路,即使這個系統在完善,又有什麼意義?

但現在就已經成型的系統,確實給胡亥帶來了很大的幫助,蒙智這樣一個小孩竟然學會故佈疑陣,想要利用一封信來迷惑自己。

不過,他很快就會讓蒙智知道有些東西還是老的辣,雖然他並不反感他的這種行為,但是怎麼著也得稍微教訓他一下。

不過這小子用四千人打敗五萬人的戰績確實是夠厲害的,自己當初的想法說不定真的能開花結果,希望那一天不要讓自己等太久。